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渔业渔政 日期:20220616
居民每周至少食用两次水产品 启动涉海涉渔领域安全生产系统治理 举办全国“放鱼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动 “淞航”号再赴大洋开展渔业资源调查 扛起源头责任 护好渔业资源 多措并举推进黄河渔业高质量发展 消失30年的黄河刀鱼又回来了 严查严打让“禁渔令”落地有声
  006版:渔业渔政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居民每周至少食用两次水产品
· 启动涉海涉渔领域安全生产系统治理
· 举办全国“放鱼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动
· “淞航”号再赴大洋开展渔业资源调查
· 扛起源头责任 护好渔业资源
· 多措并举推进黄河渔业高质量发展
· 消失30年的黄河刀鱼又回来了
· 严查严打让“禁渔令”落地有声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06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陕西

多措并举推进黄河渔业高质量发展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明宝

  浩浩黄河水,东流长不息。走进位于陕西省韩城市黄河禹门口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黄河鲤鱼、北方铜鱼、兰州鲶鱼、黄河黑乌鳢等珍稀鱼类资源在这里栖息繁殖。

  “黄河流域渔业养殖产量约占陕西省总产量的49%,有水产种质资源繁育场2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2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2个,主要养殖鱼类有鲤鱼、草鱼、鲢鳙鱼、乌鳢、鲈鱼等,年产量约为8.8万吨,产值36.3亿元。”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局局长赵毅介绍说。

  据了解,陕西省投入500多万元,对黄河流域内13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能力进行了提升改造,提高了天然水域鱼类资源的保护能力。落实生态修复补偿资金870余万元,通过设置产卵场、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促进鱼类资源恢复。目前,陕西流域内建设中华鳖种质资源场和黄河鲤种质资源场各1个,连续多年组织开展黄河流域鱼类资源系统调查和陕西段兰州鲇自然种群恢复技术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去年4月1日,沿黄9省区首次共同发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渔业高质量发展宣言》,渭南市联合山西省运城市、河南省三门峡市签订了禁渔执法合作协议,开启了黄河流域协同保护、共建生态文明的新征程。

  鱼类的增殖放流和水生野生动物科普宣传也是陕西省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2019年以来,陕西省多次组织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共增殖放流鱼类2000多万尾。同时,为了对大鲵等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实施救助,加大对黄河鲤、乌鳢、中华鳖、兰州鲇等黄河土著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陕西省建立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救助站,坚持每年组织开展水生野生动物科普宣传月活动,有效促进了天然水域鱼类资源的恢复。

  除此之外,陕西省开展了节水渔业、生态渔业,加快推进稻渔综合、大水面养殖和冷水鱼产业发展,加快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加快建设沿黄10万亩现代景观渔业示范区,加快陕北淤地坝改造利用,加快盐碱滩涂高效利用……多措并举之下,不仅提高了水产品的供应力,更有效保护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助推渔业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