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边防检查站民警向曼贺纳村民小组群众讲解民法典相关知识。
日前,西双版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党员民警又一次来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曼弄枫村曼贺纳村民小组,用汉傣双语为村里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曼贺纳村民小组是一个傣族寨子,这里不少群众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现在有党的好政策,有村委会的好干部,还有西双版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好民警,有困难总会及时帮助我们。这几年,村民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干什么事情首先要看是不是合法。”说起这些变化,村民玉恩充满感激。
为进一步凝聚警民强边固边合力,引导村民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筑牢祖国边疆安全稳定屏障,近年来,西双版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坚持定期派遣精通业务知识的民警,面向村民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如今,不论在热闹的集市上,还是田埂鱼塘边,或是村民家竹楼下,总是活跃着西双版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普法服务队的身影。他们在劳动中普法,在助农中普法,用双语普法……用爱心浇灌出艳丽多姿的警民“普法之花”。
“咪淘(傣语阿姨),我先给田里的帕嘎摸(傣语包菜)拍照,发在微信朋友圈里。”西双版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教导员陈宣伊,边说边认真地把村民玉罕家田里的蔬菜拍下来发到朋友圈,帮助推销。刚发完,就收到不少亲朋好友的点赞与购买信息,西双版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同事也都加入购买行列。
陈宣伊说,这些蔬菜价格比较低,包菜、西红柿每斤2元,萝卜每斤1元,要是发物流的话,除去运费,村民赚不到几个钱。陈宣伊干脆就帮忙下班后开车给亲友、同事、邻居送过去。
“陈警官是好人,多亏她帮忙,不然这菜地就荒了……”回想起以前卖菜情况,玉罕反复说着一个“难”字,难在出售。她高兴地说:“这大半年以来,陈宣伊隔三岔五就来登门看望,还帮忙下地收菜、挑担子,特别暖心……”
她身着笔挺的警服,梳着高高的马尾辫,秀气的脸庞总带着灿烂的笑容,充满活力。平日里,她常常会进村入寨普法宣传,严谨的工作态度,加上独特的亲和力,让许多村民都愿意主动配合她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她就是曼贺纳村民小组群众遇到法律问题就会去找的西双版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小岳。
这几年,在小岳的帮助下,曼贺纳村民小组群众的法律意识逐渐得到了提高,懂得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不久前,一对双胞胎村民大玉香和小玉香准备办理护照前往国外探亲,因姐妹俩长相极度相似,所以照片经常互用,此次办理护照也没有打算重新去拍照。
玉罕得知后,告诉两姐妹护照只能用本人的照片去办理,否则就是违法,同时还拨打民警小岳的电话。随后,小岳立即前往大玉香和小玉香的家中,给两姐妹讲解了“骗取出入境证件”和“冒用证件”的定义以及造成的法律后果。最终,两姐妹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前往指定相馆拍照。
“如果岳警官平日里不走进村民家里,不跟村民搞好关系,在关键时刻,大家是不会听她的。”玉罕说,大家都知道她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硕士,一旦有任何法律上的疑问,都会打电话问她,她也会竭尽全力为大家解答。
“法治教育送古寨,老咪淘们听我言:党中央,有指示,依照法律把国治,学法守法不犯法,知法懂法宣讲法,弘扬正气法治路,警民同心边疆固……”热衷传播傣族文化的玉娇常骄傲地说:“传承傣族文化,我为普法代言。”
“哨哆哩玉娇的号召力真的好厉害,我们每次搞普法宣传和文化活动,只要她一联系,村民全都赶来参加。请她鼓励村民学习法律,让我们的普法工作事半功倍,还能增强她的荣誉感。”陈宣伊表示。
警民一家亲。在日常生活、工作、文化交流活动中,民警们与当地村民敞开心扉互动,并慢慢与玉娇成了好朋友。玉娇为民警们讲述傣族的服饰、饮食、节日、信仰等民族艺术和特色文化,还教大家学习傣语;民警们则给玉娇讲解民法典、出境入境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知识。
在玉娇的耐心讲解下,民警们很快掌握了一些傣族日常用语,现在都能用景洪方言或者简单傣语与村民交流,普法工作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在民警的帮助下,玉娇掌握的法律知识越来越多,她还探索将普法宣传与傣族文化传承融合起来,让傣族群众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