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5版:版名:文化大院 日期:20220331
八旬“老顽童”的艺术人生 农旅融合擦亮乡村游品牌 踏青赏花正当时 红色热土上唱响振兴乡音 《世界河流幸福指数报告2021》公布 图片新闻 浙江余杭 网上课堂丰富活跃基层党建文化 山东青州 孝文化村农民吃上旅游饭 贵州桐梓 “古镇之声”广播接地气 图片新闻
  005版:文化大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八旬“老顽童”的艺术人生
· 农旅融合擦亮乡村游品牌
· 踏青赏花正当时
· 红色热土上唱响振兴乡音
· 《世界河流幸福指数报告2021》公布
· 图片新闻
· 浙江余杭 网上课堂丰富活跃基层党建文化
· 山东青州 孝文化村农民吃上旅游饭
· 贵州桐梓 “古镇之声”广播接地气
· 图片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03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南梁说唱

红色热土上唱响振兴乡音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付雅

  “沮水盈盈,桥山苍苍”,在陕西省黄陵县和甘肃省华池县交界处有一座桥山,相传是轩辕黄帝之陵寝地。华池县南梁乡就位于桥山山脉中段,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当地还流传着被誉为“文化明珠”的南梁说唱艺术。不久前,记者来到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在该村南梁说唱传习所见到了南梁说唱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颖奎,他用粗犷的唱腔和押韵的唱词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1934年,南梁建立了西北最早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南梁这片英雄的土地是被先烈们的血汗浸染过的。”张颖奎告诉记者,当时的南梁农民朱子清就是以“说书匠”的身份,弹着手中的三弦走街串巷,明为说书,实则宣传革命。“说起来,南梁说唱也在中国的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荣的一笔。”

  南梁说唱是根植于华池以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原生态文化,是民间艺人采用方言,怀抱琵琶或三弦,自弹自唱、说唱结合讲述故事的一种曲艺形式。“从源头上讲,南梁说唱可以说是陕北说书的延续和发展。”华池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南梁说唱融合了陕北信天游、陇东民歌、民间小调、快板、说书等多种曲艺,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历经融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本土传统曲艺形式。南梁说唱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宣扬忠孝节义、弘扬正气,内容大多是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岁月更替,南梁说唱几经沧桑。为了加大南梁说唱的保护传承力度,2006年,南梁说唱被列为第一批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1岁就开始学习南梁说唱的张颖奎,没想到多年的喜好不仅成了他生存的技能,他本人也成为南梁说唱的传承人。张颖奎回忆道:“最初学习时,唱词都是硬背下来的,师傅唱一遍,就要赶紧记下来,回去再一遍遍琢磨。‘五音’的弹奏是最难学的,我不识谱,要记下旋律,在乐器上反复练习。”曾经有一段时间说唱挣不了钱、养不了家,但他从来没有放下手艺不唱过。“现在好了,国家和政府对南梁说唱的重视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张颖奎说,空闲时间他还在快手APP直播南梁说唱,希望为传播南梁说唱贡献一份力量。

  近年来,华池县加大南梁说唱的保护传承力度,成立了南梁红艺术团等南梁说唱艺术表演团体9个;同时,在红色南梁景区及五蛟镇、山庄乡等乡镇成立南梁说唱传习所8个,传习所年平均举办培训班6期,参加培训的说唱艺人200余人次。

  南梁说唱扎根于南梁,南梁的红色文化赋予了南梁说唱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在说唱艺人的口口相传中,当地群众的苦乐酸甜、理想愿望,南梁的历史文化、红色基因、发展变化等,都被声情并茂地记录下来,传唱在村庄田野,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文化力量。说起南梁的新变化,张颖奎张口唱道:“如今南梁跟过去大不一样,幸福日子到了村庄……”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