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山西分行三农客户部工作人员深入农户草莓种植大棚调研。 梁晨霄 摄
春耕在即,山西省天镇县春阳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志杰开始与农时抢跑。两个乡镇十多个村的农田需要机械化作业,答应下,需要一笔不少的农机费用;不答应,到手的营生没了。他盼的是,这笔钱能在春耕前到手。
得益于晋北冷凉气候和南方蔬菜市场的供应时间差,山西阳高县的夏季蔬菜长势和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实现蔬菜直供后,销售渠道趋于稳定,日丰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雷借势有了扩大生产规模的想法。建大棚和购买滴灌生产设施的预算要100多万元,邻里筹借已无可能,他把希望投向了银行,盼着合作社能够达到贷款的要求。
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需要金融力量的拉动扶持。共识之下,面对农村特色产业兴起,农业经营主体多元,求钱若渴,金融机构如何降低门槛,实现资金与农同步?
农业银行山西分行的做法是,从农业生产时间出发,赶农时,资金早投放;从农业生产内容出发,契合产业需要,推出特色产品贷;改进金融服务方式,数字化赋能授信。
惊蛰过后,进入农忙。春耕前,李志杰应下了村民们的耕地作业服务工作。
在这之前,他早早拿到了农行的77万元贷款,及时添置农机、农具并进行维修。“之前春耕备耕之际,因为流动资金短缺,一边找钱一边作业,不敢提前答应农户。”李志杰说,今年情况变了,作业面积能力由过去的1万亩增加至2万多亩,服务范围扩大到10多个村,作业效率也提高了。
2022年伊始,一场赶在农业生产时间之前的金融支农“春天行动”在农行山西分行展开。针对农户生产资金需求广、时间急等特点,农行大同分行提早组织开展走访调查、建档授信,突出“需求早调查、授信早核定、贷款早投放、支农早见效”,把支持乡村振兴与“春天行动”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
农民抢农时,金融机构赶农时,资金投放及时,缓解农民春耕备耕难的问题,保证农民按时播种。
同时,“春天行动”与深耕乡村同步推动。2021年,农行大同分行开展“深耕乡村”行动,按照“一二三产全面做、城市县域同步做、大户小户一起做”的思路,优先选择各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较好的乡、村、户,将服务普通农户拓展至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村经纪人、乡村振兴带头人和惠农通机主等多个群体,服务的环节从生产向流通、加工延伸。
想农之所需,还要急农之所求。适合的信贷产品才是农民愿不愿意找银行贷款的前提。从需求出发,农行山西分行绘制出“惠农e贷”生态图谱,推出契合农业生产内容的“惠农e贷”系列产品。
黄花是大同市云州区的农业支柱产业。近年来,当地黄花种植规模年年扩展。因资金短缺,苦于提供担保或抵押物受限,村民胡亮的收购、加工始终无法在产业化、规模化上更进一步。
了解农户需求后,农行针对黄花产业专门推出了一款纯信用信贷产品“黄花e贷”,主要用于黄花种植、采摘、加工、收购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有效解决了农民资金短缺、融资门槛高问题,得到了云州区政府的支持与推广。申请后不到3日,胡亮便收到了30万元贷款。
有了银行提供的资金,胡亮扩大了黄花收购和加工规模,把收购黄花的专用车由2辆增加到5辆,新建3间冷库,收入水平大大提高。
为进一步助力黄花产业发展壮大,农行大同分行与云州区政府签订《信用村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以行政村为单位,与村委会签订信用村合作协议。依托农户信息建档系统,为黄花收购和初加工个人发放信用贷款,将额度放大到了30万元。此举下,坊城新村建设成为信用村,收集信用户158户,为从事黄花收购和初加工个人发放信用贷款500多万元。
围绕县域特色农业、区域产业布局,农行山西分行在各地推陈出新。临汾分行的信贷产品具有县域特色,如洪洞县的“养殖e贷”、吉县的“苹果e贷”、隰县的“酥梨e贷”、永和的“红枣e贷”、襄汾的“药材e贷”、曲沃的“蔬菜e贷”等。特别针对新冠肺炎疫情,该行努力降低疫情防控对农业生产经营带来的不利因素,优先发展以生猪为代表的“养殖e贷”,发展乡村“旅游e贷”。阳泉分行创新推出了“农机贷”“电商贷”“烟商贷”“便捷贷”“养殖贷”“农贸贷”等10余种“惠农e贷”系列产品。
2021年,农行山西分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创新工作室,承接产品创新研究、科技营销支持等业务,从数字化场景应用向数字化创新信贷服务延伸。这背后是该行提升金融支农服务、数字化赋能信贷的突破。
运用数字化搭建应用场景。农行晋中分行在全市集镇、城郊村、城中村、偏远村等重点地区建设掌银示范村,进村入户为农户办理农行掌银乡村版业务,依托掌上银行为农户提供转账、缴费、“惠农e贷”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村民用农行掌银手机程序就可以交社保医保、缴电费水费、扫码购买农资、申请贷款等。
针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监管平台在农行阳高支行成功上线,涵盖农村集体资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用工、宅基地、生产托管、土地经营权抵押、产权流转交易、农民专业合作社等20项关于农村集体“三资”的内容得到有效监测和管理。
“平台的运行实现了农业农村系统和农行网络、数据的互联互通,建立起了农村集体资产数据管理系统,台账数据化便于统一管理。”农行阳高支行行长袁斌介绍。
同时,通过平台,村级账户资金查询、转账、对账、审批全部线上化处理,相当于把银行搬进了农村社区,村内财务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业务,解决了村会计付款申请难、对账烦、监管难的问题。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支出线上转账,灵活支付,交易记录可跟踪,做到了“干部不经钱、会计不经钞”,收紧了村集体的“钱袋子”。
截至目前,阳高县246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农行开立了基本计算账户,其中,66家实现了资金管理线上运行。
此外,该行还实施山西光伏帮扶项目收益分配监管系统,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对接,优化“三晋惠农通”功能,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三农的能力。依托数据积累和模型提炼,建立起了涵盖信贷、信用卡、三农等业务领域的数据模型,对接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贷款、考核指标管理平台等业务场景28个。搭建数据接口平台,为“微银行”“微客宝”“智慧安泽”“智慧襄垣”等应用场景提供数据支持。
数据平台的创新搭建,加强了农村产业、农民资产的数字化监管,同步提升了银行风险防控能力,加快了信贷资金的投放,也将有助于推动信用村建设、推广信用贷款,助推实现农村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