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一夜之间,泡桐村突然火了!昔日杂草丛生的大片荒山,“长”出了苗木林立、梯田成片的生态葡萄园。即将建成的“全球多元化索道环线公园”,围绕农业观光旅游,将葡萄园、坝上村庄、油菜花田等乡村风光与滨江休闲区、户外拓展区、高速公路综合服务区通过空中环线交通网络的形式串联起来,别具特色。重庆市涪陵区美心红酒小镇泡桐村国际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就这样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纷至沓来。村民纷纷将自家土地流转,外出务工人员也接二连三返乡创业,在家门口挣到了钱。
日前,涪陵美心红酒小镇泡桐村国际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里,机器的轰鸣声在山林间回荡,几台挖掘机正在进行葡萄基地“坡改梯”“零变整”宜机化改造。放眼望去,梯田层层叠叠,像云梯般绕山而上。村民在田间栽种新到的葡萄苗,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前些年,这里还是大片的闲置地,短短一年间摇身一变,成为苗木林立、梯田成片的生态葡萄园。这个位于涪陵区蔺市街道的泡桐村国际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是美心集团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前期计划种植上千亩葡萄,将“荒山”变成飘香的果园。
负责景区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的付孝军介绍,泡桐村地处丘陵山区,土地分散且零碎,陡坡较多,农业机械难以进入田间地头,加上很多村民外出务工,村里劳动力短缺,大量闲置地里杂草丛生。去年景区启动了泡桐村土地宜机化整治,对陡峭的坡地进行缓坡化改造,将零散的田块连通并平整化,让大中型农机能够进入作业,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出效益。
“优质土地是酿制优质葡萄酒的必要条件,万亩葡萄园项目将深入挖掘泡桐村的地缘优势,大力推进高标准酿酒葡萄园建设。推进宜机化改造,提升配套设施水平,为葡萄园种植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打好基础。我们的目标是把平价红酒产业做大做强,做成继涪陵榨菜后当地的第二大农业产业化名片,有机会借西部陆海新通道航运优势走向国际市场。”付孝军介绍。
今年,美心红酒小镇又在梨香社区6组流转了200亩土地种植酿酒葡萄。“目前正在进行土地整治、开沟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3月20日前完成种植,包括‘赤霞珠’‘西拉子’‘雷司令’等优良品种。”付孝军说,整个生态葡萄园前期将种植千亩酿酒葡萄,并发动周边农户共同合作种植5000至1万亩,打造集采摘、参观、品味、购买于一体的葡萄酒庄园。
“在立足农业产业的基础上,我们还规划推进一产和三产的融合,在葡萄园实施观赏与销售一体的高标准复合种养模式、试点‘溜达鸡’产业,再加上我们定价比较便宜,春节期间吸引了很多游客购买,衍生的铁锅柴火鸡也成了特色餐饮项目,下一步将注册商标品牌运营。”美心红酒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铁锅柴火鸡就是景区与村民以合作分红、联合经营、项目加盟、合伙人等多种模式合作,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有益实践。此外,美心红酒小镇景区的就业扶贫车间优先聘用残障人士,共解决了附近100余名村民就业。同时,通过集中培训和专人传帮带相结合的方式,让村民切实掌握各项工作技能,顺利上岗。不少村民在景区工作,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
在技术员的指导下,附近村民正在葡萄园熟练地进行覆地膜、施肥等作业。“村里有了葡萄产业,每年都会请不少管护人员,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学到葡萄种植技术。”65岁的村民徐子华开心地说,随着泡桐村国际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加速,他不仅把家里的土地流转给葡萄园,还在葡萄园务工,主要从事葡萄种植、管护等工作,租金和务工收入加起来可以增收3万元左右。
在农业产业如火如荼的同时,围绕农业观光旅游的“全球多元化索道环线公园”也将建设完工,以全新的交农旅融合的模式,用多条索道形成一个空中闭环交通网络,将葡萄园等生态种植园和坝上村庄等区域与乡村风光串联起来,形成特色景观长廊。
“梨香社区6组种植的200亩葡萄刚好位于索道线下,从索道上俯瞰时,这里将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据美心红酒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带动当地村民增收的同时,也要让游客体验不同的索道,感受不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实现一站一景,逐渐打造索道“网红”景点旅游目的地。
记者在索道3号线观景平台看到,以泡桐村葡萄园种植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纵横交错的水泥人行道也正在铺设中,还开辟了多条登山步道以及观光车路线,不仅为村民出行提供方便,也进一步将游客引入乡村。同时布局酒店民宿、养生养老等产业,建设集交通中转、体验购物、农业观光、农业种植、景区游乐、葡萄采摘、乡村民宿、康养等为一体的全新综合体,实现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的转型,帮助村民扩大农副产品销路,带动当地更多村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