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5版:版名:乡村建设 日期:20220321
群众需求作导向 科学规划重管理 立足村情民意 群众“方便”称心 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 加强乡村建设适用技术研究 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 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 图片新闻
  005版:乡村建设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群众需求作导向 科学规划重管理
· 立足村情民意 群众“方便”称心
· 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
· 加强乡村建设适用技术研究
· 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
· 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
· 图片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03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立足村情民意 群众“方便”称心

——四川井研县因地制宜推进农户厕所改造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龙成

  干净的“蹲立式”厕坑、便捷的冲式抽水箱以及独立的镜面,在四川省井研县集益镇界牌村,村民谈德华愉快地介绍着家里干净的卫生厕所。“以前的厕所,一个坑两块板,冬天冷得不想去,夏天臭得蹲不下。”谈德华坦言,是“厕所革命”让他迎来了新生活。

  除了干净的厕屋,井研县还通过将集镇周边污水纳入管网集中处理、村民聚居点污水实行微动力处理等方式,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污水革命”,让农村群众盼来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如厕环境。“上完厕所,手一按,粪污全冲进管道里,厕所里干干净净,蚊虫也明显减少了,一点不比城里差。”谈德华满脸喜悦地说。

  近年来,井研县牢固树立“小厕所、大民生”理念,大力开展农村户厕改建,通过试点示范、“厕污共治”、一户一策等方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探索出一条适合南方丘陵山区的农村改厕新路径。截至目前,井研县共统筹政策资金和引导农户自筹资金达1.5亿元,新改建农村户厕2.6万户、农村公厕273座,农村卫生厕所达标率提升至90%以上,农村标准化公厕村均2.8座。

  

  广泛发动,示范引领

  在千佛镇民建村村民吴容的家中,工人们正在为新建的厕所贴外墙砖。完成了这道工序,吴容就可以用上按压水冲蹲便器。看着新厕所建成,吴容的脸上挂满了笑容。“以前上厕所环境很不好,在镇上生活的娃儿都不愿意回家。现在好了,你看这干净的瓷砖地面,可不是跟城里人家一样啦!”吴容说。

  改厕容易,但是改变村民的传统思想不容易。既要改建卫生厕所,还要让村民们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就需要把老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井研县在推进“厕所革命”之初就充分认识到宣传引导的重要性。在施工前,采取会议发动、上门宣讲、发宣传单、文艺作品展演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发动,注重现身说法。在打消群众顾虑后,井研县把重点放在了施工上。不仅抓示范引领,还倡导党员、干部带头,将改好的户厕变成参观点、示范点,让群众体验新厕所,激发群众改厕意愿,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地展示改厕成果,增加群众认可度,从思想上实现“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

  “现在政府给我们补贴,大家再自筹点,新厕所用起来巴适(舒服)得很,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吴容说。

  吴容所说的政府补贴,是井研县为了打消群众在资金上的顾虑、大力推进改厕工作,建立的先建后补、建后即补的补贴政策。

  井研县根据本地实际,综合评判,最终确定设施补助不超过2400元/户、厕屋补助不超过1500元/户的补助标准。补助资金占建设资金的70%左右,既能减轻群众改厕压力,又能调动群众积极性。在补助类型上,井研县涵盖全面,坚持“缺啥补啥”的原则,避免出现重复建设或过度建设等情况。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镇村对项目村农户所有建设内容进行逐项验收,县级部门按农户数量的10%进行抽验,抽验合格后,直接通过农户“一卡通”拨付农户补助资金,减少中间环节,农户早拿钱早放心。

  

  因地制宜,因户施策

  走进周坡镇周坡村,村民小院中一个个美丽的小花园、小菜园在春光里生机盎然,成为村里一抹明艳的景色。如果不说,你绝对想不到这些小花园、小菜园竟是建在污水处理池上。近年来,周坡村统筹推进“厕所革命”与污水治理,通过截留、沉淀等步骤将粪污进行处理,并在新建的五格、三格污水处理池上种起了花卉蔬菜。

  井研县丘陵广布,溪沟纵横。复杂的地势地貌,让井研县不能用一种模式推进改厕。因此井研县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科学制定多种建设模式及相应的补助方案,让农户自主选择,不搞一刀切。

  在厕屋建设上,坚持宜改则改、宜新则新;粪污处理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闲置物品、老旧设施坚持能用则用;建设内容坚持缺啥建啥;建设方式坚持统建、互建、自建相结合;出资方式坚持有资出资、无资投劳。同时,根据本地实际,探索发展三(五)格化粪池、沼改厕、老粪坑改造提升、微型污水处理设施站、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等五种模式。三(五)格化粪池解决了没有治污措施的困境,“沼改厕”实现了农村原有闲置沼气池的再利用,老粪坑改造处置了长久以来的安全隐患,微型污水处理设施站探索了聚居点粪污治理新路径,接入城镇污水管网提升了污水处理效率。在选择上充分尊重群众改厕意愿,实现物尽其用,尽量减少农户出资。

  除此之外,井研县还坚持循序渐进,先示范再扩面。拟定五年规划,逐年确定示范镇、示范村,从基础条件好一点的地方改起,不搞一哄而上;主张保基本建设标准,量力而行,不搞大拆大建,不贪大求奢;鼓励有条件的农户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和档次,同步进行房屋建设、院坝建设等。

  

  职责明确,管护到位

  “现在厕所用着方便,刚开始改厕时我可不积极呢。”井研县门坎镇大水湾村村民朱思林提起改厕就收不住话匣子。朱思林告诉记者,刚开始改厕时他有很多顾虑,担心有人建没人管。“最后看着月月都有人巡查,每户化粪池都有人掏,我就马上报名改厕了!”朱思林说。

  井研县充分认识到建后管护的重要性,加大力度建队伍、定规范、强机制,实现设施设备常态化良性运转。井研县首先根据不同建设类型的厕改模式,组织业内专家评估、研判,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护规范,明确维护方式、检修时间、操作流程,做到有规可依、有迹可循。同步建立管护台账,管护记录实现清单化管理,乡镇每月检查,县级部门定期巡查,确保管护工作落实落地。

  成立村级基层治理机构,联合社会化服务合作社,实现专人专职,建立厕改用户档案,实施有偿跟踪服务,重点抓好日常巡查维护,做到每月一巡查,及时清掏,定时检修。

  除此之外,井研县创新管护资金投入机制。采用“政府投一点、集体摊一点、农户出一点”的资金筹措方式,管护费用主要由村级公共运营经费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承担,农户按照每人每月2元的标准缴纳管护费用,倡导“谁使用、谁付费”的治污新风尚。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