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7版:版名:富民乡村产业 日期:20220305
“石柱阿姨”闯北京 让麻鸭在全产业链上“飞”起来 图片新闻 青葱产业助推村民增收 苗木产业如何提档升级 图片新闻
  007版:富民乡村产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石柱阿姨”闯北京
· 让麻鸭在全产业链上“飞”起来
· 图片新闻
· 青葱产业助推村民增收
· 苗木产业如何提档升级
· 图片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03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麻鸭在全产业链上“飞”起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壹 于涵阳

  湖南临武舜华鸭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自1999年10月创建以来,公司坚守“致富农民,报效社会”的经营宗旨,集种养、加工、商贸三大板块于一体,打造了纵向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推行标准技术 提升麻鸭品质

  临武鸭产业化开发后,公司不断摸索既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又能保障产品绿色安全的新型养殖模式,将原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散养模式创新为“公司+合作社+农场”的集中规模养殖模式。公司严格挑选养殖场地,始终在生态环境保持较好,无污染、隔离好、易管理的水库和池塘养殖。

  为不断提高临武鸭的品质,公司组建了临武鸭养殖研究所和临武鸭加工研发中心,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机构合作,开展了临武鸭遗传资源研究、安全养殖程序等一系列研究,还组织农民成立了临武鸭养殖合作社,负责技术推广。在养殖过程中,公司从“种苗、饲料、防疫、技术、收购”五方面实行严格的“五统一”管理:统一提供纯种临武鸭鸭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防疫服务;统一提供技术支持;统一进行收购。从鸭苗至成鸭,全程进行跟踪管理,从养殖源头上确保临武鸭的绿色品质,达到“三无”安全要求(无疫病、无违禁添加剂和无规定药物残留)。通过“五统一”服务,提高了孵化率和成活率。目前,临武鸭标准化养殖技术和高效孵化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种蛋孵化率在90.17%以上,养殖成活率在94.8%以上,带动临武鸭养殖农户5600多户。

  近年来,公司大力推广牧草配套养殖技术,不仅进一步提高了临武鸭的品质,还大大降低了农户的养殖成本,每只鸭子至少节约1斤饲料的成本;同时,舜华鸭业实行牧草鸭奖励机制,对每只牧草鸭予以额外奖励。配套技术的推广既让农户得到了现实的利益,又让舜华鸭业获得了绿色安全、品质纯正的原料来源,满足了加工需求。

  

  依托资源优势 创新联结机制

  公司依托临武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机制,成功创建了四种联合体模式:“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加工+自营专卖店”“种养+中央厨房+餐饮连锁”“湘品堂专卖店+代加工厂”。

  以“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为例,公司帮助养殖户严格挑选养殖场地,资助兴建家庭养殖农场,由农户自愿组成临武鸭养殖合作社为农场提供小额信贷、销售定价等服务。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联合成立了应对自然灾害、疫情疫病的临武鸭养殖风险基金,三方协商采用养殖成本加养殖利润倒算法确定临武鸭收购价格。帮助鸭农解决技术措施难配套、标准化管理难到位、质量标准难统一、优质农产品难销售等问题。

  

  “一贷两加”帮扶 风险保障托底

  所谓“一贷”,即通过“公司+小额信贷+贫困户”模式,将12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300万元小额信贷资金以及180万元自筹资金共计600万元资金委托给公司,实行资金封闭运行,由县农村商业银行、乡镇扶贫工作站、脱贫户三方进行监管,信贷资金由公司使用、管理、统一偿还;“两加”则是固定收益分配加风险保障。因前期投资项目市场风险比较大,投资利润可能出现亏损,公司为了确保农民的利益,承诺前5年每年按1000元/人进行分配。同时,公司统一购买特色农业保险,并对单羽利润进行保底,确保每人保底收益不低于1000元/年,在项目经营出现亏损时由公司承担。

  2021年,湖南临武舜华鸭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除加工厂及直营门店直接解决2300多人就业外,围绕临武鸭产业的从业人员达到1.2万人,带动临武鸭养殖户6000多户,带动辣椒、油茶种植2.5万户。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