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7版:版名:科技创新 日期:20220111
为特色产业腾飞插上“翅膀” 华中农大:三十年接力帮扶恩施园艺产业 “神奇”新古菌“吃掉”石油生成甲烷 “国家新闻出版署农业融合出版知识挖掘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揭牌 广西举办富硒农业技术培训班 第十届全国媒体转基因报道研修班举行 琼海推广茶油(山柚油)两项技术标准
  007版:科技创新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为特色产业腾飞插上“翅膀”
· 华中农大:三十年接力帮扶恩施园艺产业
· “神奇”新古菌“吃掉”石油生成甲烷
· “国家新闻出版署农业融合出版知识挖掘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揭牌
· 广西举办富硒农业技术培训班
· 第十届全国媒体转基因报道研修班举行
· 琼海推广茶油(山柚油)两项技术标准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01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十届全国媒体转基因报道研修班举行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为引导公众了解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的进展,理解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意义,在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导下,由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主办、北京科技报社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媒体转基因报道研修班于日前在京举办。

  研修班以“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全面推进种业振兴”为主题,邀请四位农业科学家做主旨报告。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春明在《以关于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全面推进种业振兴的思考》报告中,分享了对粮食安全、国家发展、人民美好生活三者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生物育种的主要途径和创新方法,呼吁科学理解“食品安全”一词的真正含义。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刘耀光以《现代生物技术》为题,介绍了多基因转化和基因编辑技术。他表示,世界上本就没有所谓的“纯天然食品”,大部分农作物都是人类将野生植物驯化和人工选育而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谢传晓在《当代生物育种技术农业应用及其安全》主旨报告中,介绍了基因编辑及生物育种相关的内容,并表示从长远角度来看,除了某些特定领域基因编辑技术都有望替代转基因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杰以《转基因玉米大豆试点种植工作进展》为题,从杂草防除、抗虫性、农艺性状及跟踪监测结果等入手,详细介绍了2021年转基因大豆玉米产业化应用试点所取得的成效。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处处长刘培磊表示,转基因产业化的推进离不开舆论的支持和大众的理解,还需要专家和媒体紧锣密鼓地继续加强科普和宣传,提高社会大众对于转基因产业化重要性和转基因技术安全性的认识,消除社会上对转基因技术的疑虑,消除那些刻意将转基因“妖魔化”、误导公众的谣言信息制作和传播的市场。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