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12月17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长江流域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8%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下降。
据了解,经过30多年水土流失治理,长江流域已实现水土流失面积由增至减历史性转变,长江上游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然而,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工作依然面临严峻形势,一方面,防治水土流失任务艰巨,仍有2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仅金沙江下游、嘉陵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就达4万平方公里;另一方面,作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阵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工作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十分紧迫。
针对当前工作形势,“十四五”期间,长江流域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防治水土流失。通过推动协同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构建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出台江河源头、重要水源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等水流生态保护补偿措施,加大长江经济带坡耕地综合治理力度。
据统计,长江上游“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8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7.8%,兴修梯田960万亩,种植经果林1976万亩,超过600万群众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