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5版:版名:文化大院 日期:20211222
新型乡镇阅读空间温润乡亲“精气神” 短视频展现乡村物产魅力 三部门共同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70岁文化站长方定敏:余生就为群众文化活 湖北 建起上万个数字农家书屋 浙江云和县 发展乡村休闲产业促进共同富裕 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 “志愿红”传播社区和谐文化 山东聊城高新区顾官屯镇 抓文化阵地建设促乡风文明 乡村大舞台 快乐唱起来
  005版:文化大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新型乡镇阅读空间温润乡亲“精气神”
· 短视频展现乡村物产魅力
· 三部门共同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 70岁文化站长方定敏:余生就为群众文化活
· 湖北 建起上万个数字农家书屋
· 浙江云和县 发展乡村休闲产业促进共同富裕
· 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 “志愿红”传播社区和谐文化
· 山东聊城高新区顾官屯镇 抓文化阵地建设促乡风文明
· 乡村大舞台 快乐唱起来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2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悦·书房”,传递书香,播撒文明——

新型乡镇阅读空间温润乡亲“精气神”

赵德斌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周涵维

  

  

  新型乡镇阅读空间温润乡亲“精气神”

  

  坐落在盛桥公园的“悦书房”。 赵德斌 摄

  冬日的阳光,蓬松地洒落在大地上,暖洋洋的。

  走进安徽省庐江县盛桥镇盛桥公园,但见三五成群的人们或散步健身,或谈心聊天,或唱歌跳舞,尽情享受这里的美丽风光。除了游乐设施外,公园内还有一座掩映在花木丛中的图书馆——“悦·书房”,村民们在“悦·书房”里翻阅自己想看的书,无论是倚窗浏览,还是坐下慢读,都不失为茶余饭后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为乡镇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庐江县盛桥镇的“悦·书房”不仅为村民传递书香、播撒文化,还以创新的运营模式、个性化的服务成为乡村文化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温润了乡亲的“精气神”。

  

  “悦·书房”里享受“悦读时光”

  像往常一样,盛桥镇盛桥村村民欧雁群吃过午饭,便来到“悦·书房”,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这已成为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悦·书房”清新雅致的环境、丰富的藏书,吸引欧雁群时常从附近的家中“遛达”过来,在这个阅读空间享受一段与书为伴的静谧温馨时光。“以前生活单调乏味,只有窝在家中看电视,或者约几个‘牌友’打麻将消遣。”欧雁群高兴地说,“悦·书房”建起来以后,读书看报便成了她的一种习惯。

  欧雁群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对知识和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悦·书房”不但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阅读好去处,成为大家汲取精神食粮的“乐园”。

  乡村阅读是公共文化建设的短板。过去,大多数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主要分布在城区,农村建设相对较少,如何解决乡村阅读的最后门槛,成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据悉,“悦·书房”作为“城市书房”的一种形式,是合肥市于2016年开启的文化惠民创新之举,采取“政府投入、购买服务,部门监督、免费开放,多元经营”的方式,让阅读走进社区,来到群众身边。

  经过5年多的发展,“悦·书房”已经在合肥全市铺展开来,并从去年底开始在乡镇布点。盛桥镇“悦·书房”就是第一批投入运营的乡镇“悦·书房”之一。

  盛桥镇宣传委员夏瑞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在集镇公共场所设立书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文化综合体,创新打造城乡一体化阅读空间,让村民也能和市民享受到一样高质量的文化生活,这是城乡阅读服务均等化的体现。”

  

  新模式带来高品质阅读体验

  走进盛桥镇“悦·书房”,徽派建筑古色古香,室内陈列风格现代简约,图书种类丰富。夏瑞介绍说,书房不仅配置统一的书架、桌椅、饮水机,还拥有5000多册各类图书,满足了当下不同年龄段群众对阅读的需求。

  从盛桥镇中心小学出发,步行十几分钟便可到达“悦·书房”,这让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的夏云荣喜出望外。

  下午放学时分,夏云荣带着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曹骏杰,一起到“悦·书房”“打卡”。夏云荣乐呵呵地说:“这里很安静,孩子喜欢过来读书做作业,我也可以看看报纸,增长知识。”

  在“悦·书房”的一个角落里,曹骏杰正捧着一本《海底寻幽探秘》认真阅读。曹骏杰说,自从镇里有了“悦·书房”,母亲经常带他一起过来读书,“这里有很多好看的课外书,让我了解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夏云荣告诉笔者,放学或者放假期间,孩子总是待在书房,常常天黑了才意犹未尽地回家。

  “悦·书房”人气爆棚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与市、县公共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读者可享受自助办证、借阅、外借、数据库检索等“一站式”阅读服务。“这让村民可供选择的图书品类大大增加,各种最新的图书在这里都可以看到。”夏瑞说。

  “书房不仅具备传统图书馆、书店的阅读功能,在环境上更有人性化的设计,书房处于公园里,与大自然的美景融为一体,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无处不在的舒适座位设计、饮用水等小细节,也让读者有一种回到‘家’的归属感。我们这个书房每天开放时间为早上八点半到晚上八点,到这边看书的村民可多了,来借书的也很多。”图书管理员管娟一边说着话,一边拿出厚厚的借阅簿展示给笔者看。

  

  发挥文化育民综合效应

  近年来,盛桥镇把“悦·书房”建设作为文化惠民重点项目来抓。“每年由镇政府拨款20万元,交由庐江县新华书店负责具体运营。”盛桥镇党委书记钱萌介绍说。

  据悉,盛桥镇“悦·书房”建设定位是成为乡镇的“标配”文化设施,不仅作为阅读空间,还突出精而全,以“零门槛阅读+免费借阅+就近还书+文明实践”的模式,积极探索打造服务功能齐全、服务覆盖面广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和文明实践新平台,让书房“文化育民 文化富民”的综合效应进一步凸显出来。

  该镇沈家桥社区的徐德前是书房的常客,“我的大棚草莓种植技术就是在这里学的。”原来,前几年,徐德前发现种草莓见效快、收入高,是一个快速致富的好产业,可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种,只能干着急,却无从下手。

  一次主题阅读活动让他来到了“悦书房”,并在图书管理员的推荐下,借了本《图说草莓栽培关键技术》,“这一看我才明白,露地种植草莓基本上是‘人种天收’,产量不高。大棚种植草莓可以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在草莓生长的不同的阶段,能够创造一个更理想的环境,完全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效益也很好。”按照书上的指导,在徐德前的精心侍弄下,他的大棚草莓今年喜获丰收。

  在他的影响下,沈家桥社区许多农户遇到种养方面的难题,都跑到“悦·书房”淘书“取经”。“悦·书房”开设的各种知识讲座、主题阅读、文化体验、文明实践活动等等,人气也越来越高。

  管娟介绍说,“悦·书房”现在每周都有一个活动主题,自去年10月28日运营至今,已接待读者10.5万人次,外借图书9200余册,举办各类活动70多场,在为村民带来良好阅读体验的同时,也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悦·书房’正以正能量、高品位、强功能成为盛桥重要的主流文化新阵地。”管娟说。

  个性化乡镇阅读空间的存在和生长,温润了乡亲的“精气神”,也“点亮”了农村生活。钱萌说,自从有了“悦·书房”,他们镇发生了“三少三多”的变化:“喝酒赌博的人少了,读书看报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打架闹事的人少了,邻里互助的人多了。”

  钱萌表示,接下来,该镇将依托“悦·书房”开展更多的公共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服务品牌,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推进全民阅读内化为盛桥的精神追求、文化品牌、内生动力和创新资源。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