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横水镇的洛阳爱荷牧业有限公司现代化养殖场,一头头荷斯坦高产奶牛悠闲地吃完草料,在自动饮水机旁喝完水后,踱步到生态发酵床上休息,不时发出浑厚的“哞哞”声。记者了解到,前不久,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发布第三季度奶产量公布,该公司养殖的奶牛平均单产量达13.59吨,排名全省45家大型奶牛养殖场之首。
孟津区委书记杨劭春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孟津区大力实施乳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鼓励养殖场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着力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牧场,让奶牛养殖向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迈进,使‘奶瓶子’更优质,乳制品更高端。”
走进爱荷牧业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场内,饲养员悉心照料着千余头高产奶牛。一头头体格健硕的高产奶牛在悠闲休憩,电子屏幕上,每头牛的活动量、产奶量、乳指标、反刍数等健康数据实时显示。“公司配备了计步器发情鉴定系统、牛舍温感通风与喷淋系统、牧场粪污处理系统等高科技养殖智能化设备,实现了从生态养殖、快速制冷、防疫消毒到冷链物流、终端配送等环节的全流程智能化。公司把精细化管理和科学技术当作第一生产力,有力助推了牛奶产量和品质双提升。”公司负责人刘海台介绍。
在朝阳镇的洛阳沐润农牧有限公司的千头奶牛场,管理人员却寥寥无几。中午时分,成群的荷斯坦奶牛从自动挤奶站出来,从专用通道返回牛舍进行“午餐”。而为它们准备“午餐”的是两台农业机械,一台自动清扫机将它们早餐留下的“残羹剩饭”清扫干净后,另一台机械撒料车紧跟其后,将调制好的发酵饲料均匀撒在“食槽”中,仅用10分钟就为500多头奶牛准备好了“午餐”。“公司前几年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养牛场,奶牛的饮水、通风、降温,清粪、挤奶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使奶牛养殖链更加轻松。”沐润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姚学敏说。
如今,在孟津区越来越多的奶牛养殖企业实现了从生态养殖、防疫消毒到冷链物流、终端配送等环节的全流程数字化。
孟津区在推进奶业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信息化管理、生态化发展的同时,按照“发展奶业从壮大规模入手、壮大规模从强壮龙头入手、强壮龙头从加强品牌入手”理念,着力扶优扶强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奶牛养殖向乳制品加工流通全面拓展,形成了生生乳业、阿新奶业两家特色鲜明的成长型乳品加工企业,通过建设绿色优质奶源基地,做大做强了乳制品加工产业,实现了奶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和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平乐镇生生乳业奶牛养殖场的挤奶大厅门口,上百头奶牛正排队准备挤奶。公司总经理宋径磊告诉记者,被挤出的鲜牛奶顺着封闭管道,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奶罐间,经储存冷却后再从管道输送到奶制品车间,通过高科技乳品加工生产线,被加工成消费者喜爱的酸奶、鲜奶等系列产品。生生乳业被称为“孟津区奶牛养殖、奶制品加工之首”,是该区在实施现代奶牛养殖业发展战略中,精心打造的“代表作”之一。如今,该公司已形成饲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生产、安全配送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年可产鲜奶2万多吨,加工各种奶制品可达1万多吨。
奶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孟津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奶牛存栏、乳品产量一直居洛阳市第一位。近年来,该区在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同时,提出了打造全市最大的绿色、安全牛奶生产基地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高产、优质奶业发展,努力构筑全市奶业振兴的“孟津高地”。目前,已建成300头以上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10个,奶牛存栏达到1.6万头,牛奶总产量11万吨,年加工奶制品2.5万吨,奶业产值达5亿多元,实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智能化管理全覆盖、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全覆盖、饲喂全株青贮全覆盖。
在安全放心和强大数字的背后,靠的是一个完整的集奶牛繁育、养殖、乳品加工、物流配送和质量控制体系为一体的现代奶业产业链的支撑。作为洛阳市的奶牛养殖大区,孟津区以科技创新开路,正在交出一份奶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