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4版:版名:综合新闻·广告 日期:20211206
脚下有土,心中有谱 江苏沛县:“五老说事处”打通信访便民服务“最后一米” 青海民和:首次在大棚成功试种桑黄 浙江临海市汇溪镇:名匠工作室促振兴带共富 扎根余姚,谱写兴企富农新篇章
  004版:综合新闻·广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脚下有土,心中有谱
· 江苏沛县:“五老说事处”打通信访便民服务“最后一米”
· 青海民和:首次在大棚成功试种桑黄
· 浙江临海市汇溪镇:名匠工作室促振兴带共富
· 扎根余姚,谱写兴企富农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2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青海民和:首次在大棚成功试种桑黄

石延寿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本报讯(石延寿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近日,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赵木川村的“黄河彩篮”设施农业基地试种的一棚桑黄喜获丰收,桑黄子实体产量超260公斤。这也是自去年成功种植灵芝后,民和县引进试种的又一种珍贵药用真菌,据悉,这在青海也尚属首次。

  桑黄,别名桑耳、桑黄菇,是一种寄生在桑树上的非常珍稀的药用真菌。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经过研究证实,桑黄除了具有传统药理作用外,还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保肝和抗肝硬化、抗氧化、抑菌、消炎等作用,药效在天然药物中位居前列。

  为填补民和县乃至全省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今年,青海雪芝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农科院合作,由上海农科院提供菌棒和技术指导,在民和县黄河岸边的“黄河彩篮”基地租赁了一栋日光节能温室,种植了5000个菌棒并获得成功。

  据青海雪芝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鸿志介绍,目前桑黄已收获完毕,试种的一棚桑黄产量达260多公斤,这标志着民和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又增添了“新成员”。

  不仅如此,2020年该公司还率先在民和县黄河岸边的“黄河彩篮”大棚内成功引进种植了有着“仙草”美誉的灵芝,填补了青海高原种不出灵芝的空白。

  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民和县充分利用工业园闲置厂房资源,全力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园。青海雪芝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申请获得了16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厂房支持,目前正在进行车间建设及加工、生产设备购置中。

  “非常感谢县委县政府给我们这些中小企业的大力支持,今年这棚桑黄能成功种植,对我们是莫大的鼓舞。我们计划明年再租赁30多栋日光节能温室,其中15栋温室种植桑黄,其余温室种植灵芝,逐步扩大种植规模,以特色产业发展为乡村产业兴旺添力。”李鸿志告诉记者,公司正在抓紧做前期工作,预计年前能完成设备安装及运行调试,待调试完成后,就可以开展桑黄、灵芝及其他中药材的加工生产。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