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8版:版名:绿色生态 日期:20211203
湖北十堰市郧阳区 生态综合治理绘就乡村美景 浙江建德 治水促保供 大同满稻香 广西南宁:整市推进秸秆资源高效利用 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我国已办理7600余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 生态环境部将从五个方面推动开展控制甲烷排放
  008版:绿色生态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湖北十堰市郧阳区 生态综合治理绘就乡村美景
· 浙江建德 治水促保供 大同满稻香
· 广西南宁:整市推进秸秆资源高效利用
· 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 我国已办理7600余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
· 生态环境部将从五个方面推动开展控制甲烷排放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2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看江苏省无锡市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创建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眉

  

  

  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生态养殖工作人员展示人工养殖的河豚。 无锡农业农村局供图

  

  编者按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近年来,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今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了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本期重点介绍无锡市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创建工作的经验做法,以飨读者。

  11月25日,装满一大卡车通过发酵后的有机肥,运抵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中湾村,茶农纷纷前来领取这难得的好肥料,拉回家给自家的茶树“加餐”,以便来年春茶有个好收成。

  眼下,正值茶树秋冬季肥水管理的黄金期,为确保茶农及时、迅速地开展茶园秋冬季管理,全面落实农业绿色发展要求,有机无公害化种茶,改良土壤,提高茶叶品种,滨湖区农业农村局按照每亩120公斤的标准,将有机肥免费发放到农民手中。

  春品阳羡茶香,夏尝蜜桃果鲜,秋赏菊黄蟹肥,冬观水乡渔韵,名特优农产品四季有风景,月月可品味。无锡市按照农业农村部提出的新“三品一标”的要求,既在生产方式上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也在农产品方面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及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进一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迈进。

  

  科技赋能品质提升——

  

  让地产水蜜桃实力“圈粉”

  今年夏天,一则能吸着吃的水蜜桃视频上了微博热搜,产自无锡阳山的水蜜桃一下子“火了”,128元一个的价格也让不少网友咋舌。

  无锡水蜜桃一夜成为“网红”的奥秘来自哪?种了一辈子桃子的赵逸人告诉记者,“美味多汁”是阳山水蜜桃的特色。水蜜桃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助力,在不断引进和选育新的水蜜桃品种的同时,加大研究推广新的水蜜桃栽培技术,确保好品种和好品质的双提升。

  近年来,阳山镇依托惠山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阵地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水蜜桃产业现代化、专业化水平。阳山镇落地实施阳山水蜜桃五年产业规划,清理田间沟渠1.64万米,推行绿色生产1.5万亩,稳步推进5个水蜜桃示范基地、6个水蜜桃标准园建设工作;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赵逸人大师工作室”成功入选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乡土人才项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也已正式入驻水蜜桃研究所;引进院士智力资源,抢占创新智高点,“无锡院士之家”落户阳山,推动科研与产业碰撞火花,将院士“才富”变为发展“财富”。

  “为了保证水蜜桃的品质和口感,多年来,我们合作社一直坚持绿色无公害种植理念,桃园施肥全部用有机肥和农家肥;杀虫防病采用太阳能杀虫灯、套袋等生物防治技术,以保证种出来的桃子无污染、无公害,达到绿色食品标准。”阳山镇文清家庭农场主张文清介绍说,现在全市推广了一批土壤改良培肥、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用药、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产品收储运和加工等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提升了“阳山品牌”知名度。

  据了解,这几年,阳山镇为了保证水蜜桃的品质,先后搬离了380多家污染企业,这与无锡发达的乡镇企业有些格格不入,阳山镇上的陶瓷厂、化工厂、机械厂分批被搬离,把阳山镇打造成世外桃源。

  阳山镇有些桃农已开始尝试桃林旅游,延长水蜜桃的产业链,向生态发展转型。从“卖桃”转型为“卖生活”:春天,游人可以漫步桃林,赏花自拍;夏天,依旧忙着卖桃;秋冬两季,搞民宿、房车露营、电影节等活动。

  

  从“泛品牌”到“大品牌”

  

  ——“宜兴红”溢“新”香

  幽幽阳羡茶,飘香万里红。茶叶作为重

  要的经济作物,一直以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2021年江苏农业品牌目录名单》,“宜兴红”再次入选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名单。

  “每一片茶叶的品质成就了如今宜兴茶产业的芳名远播。种植、浇灌、采摘、制作环环相扣,小小的茶叶背后凝聚着无数人的付出。”宜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潘峰告诉记者,近年来,宜兴市贯彻“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积极推动茶叶标准园建设,建成了一批“远看像森林,近看是茶园、进园似花园”的“苏式茶园”。目前,宜兴已建成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7万亩,被评为全国首批20个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之一。坚持良种当家。设立良种茶园改造资金,有计划地对“衰老”茶园进行改造,引进扩繁适种茶树新品种,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全市茶园良种普及率近60%,鲜叶产量逐年递增。

  “‘宜兴红’优异的品质离不开严格的农业投入品管理。由于宜兴茶大多只做一季春季名优茶,所以茶树几乎不打农药,坚持施用菜籽饼等有机肥,并在初夏之季修剪茶树,减少虫口食源。在制茶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全面推广清洁化制茶流水线,全市所有茶企都通过了SC(食品生产许可)认证,152款茶叶获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宜兴市茶果指导站站长徐建陶说。

  好山好水种好茶。近年来,宜兴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引领宜兴茶业绿色发展。同时,深度挖掘茶文化,积极开发茶园旅游,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宜兴市阳羡茶产业园成为“全国最美茶旅线路”,享有“中国最美田园风光”之美誉;今年,全市茶叶电子商务交易额近亿元。

  湖㳇、张渚、太华等镇的茶企打造生态茶园,培育了“宜兴红”旗下多个子品牌。丁蜀、西渚等地的茶场引进陶艺、音乐、禅修等特色文化元素,让宜兴红茶一步步走进国内外游客的心间。下阶段,宜兴还将借助独特的阳羡茶、紫砂壶、金沙泉饮茶“三绝”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宜兴红”的文化价值,融合紫砂的艺术内涵,演绎泉水的独特魅力,开发茶园生态游、制茶体验园等各种形式的茶旅游产品,使“陶的古都”和“茶的绿洲”深度融合,提升“宜兴红”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让宜兴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担起产业兴旺的重任。

  

  保护与发展同行——

  

  换个方式让“长江三鲜”重回餐桌

  2020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长江禁渔期间,为了保护生态多样性,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这意味着人们餐桌上告别了野生的“长江三鲜”,吃的刀鱼、河豚和鲥鱼似乎要离人们而去。但是别急,在无锡人工养殖的“长江三鲜”——刀鱼、河豚、鲥鱼,此时已经走上了消费者的餐桌。

  “长江里的鱼,是长江母亲河赐予我们子孙万代的。我要把它们培育出苗苗来,还给母亲河。”江阴市芙蓉长江鲜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金良说,“这些年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的帮助下,我们攻克了河豚、鲥鱼、刀鱼人工繁殖与养殖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也开始探索用养殖的方式,使‘三鲜’重回餐桌。”

  如今,郑金良创办的冰清牌“三鲜”早已走出无锡,并在上海市场打出品牌。“今年的河豚已经都被上海的大饭店预订了,真的是供不应求。”其孙女郑冰清告诉记者。

  郑冰清5岁起便和爷爷一起向长江放流鱼苗,长大后更是对水产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2014年,郑冰清考入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这之后,她一直研究和关注珍稀鱼类的繁衍难题。如今,她和爷爷一起守护着“长江三鲜”。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郑冰清利用网络直播,向大家介绍“长江三鲜”的生活习性,讲解如何去保护长江中濒临灭绝的鱼类。直播的同时,爷孙俩也不忘帮助村民代售农产品。郑冰清说:“我要在保护长江野生鱼的同时,带动沿江人民通过养殖致富。”

  郑金良常年坚持保护和修复长江渔业生态环境,积极投身长江珍稀鱼类研究,连续18年累计向长江放流超过1.6亿尾优质河豚鱼苗,对改善长江水域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获评江苏省首位“最美生态环境保护者”称号。

  近年来,无锡市以实施现代高质量发展行动为抓手,将特种水产作为全市六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加大以“长江三鲜”为代表的特种水产品养殖培育力度,加快水产种苗产业发展和新品种繁育基地建设。今年以来,在高质量完成长江退捕任务、全力落实“十年禁渔令”的基础上,在长江沿岸地区重点规划建设江阴临港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其作为全市五大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大力加强刀鱼、河豚等珍贵鱼类品种的繁育保护工作,持续开展长江渔业增殖放流行动,旨在为改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更大“无锡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