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社区城阳区惜福镇街道青峰社区一角。 资料图
“垃圾不要乱堆放,厕所污水要改良,凝心聚力齐奋斗,村庄年年大变样儿。”这是流传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林家社区的一句顺口溜。宽阔的沥青路、整齐的民居房、葱郁的绿化带、敞阔的休闲广场……环境优美,百姓和乐。记者漫步林家社区,深深被这“处处有美景,时时见温情”的乡村景致所打动。
“现在村子越来越好了,住得挺舒坦。”晚饭后遛弯儿的村民语调轻松,神情喜悦。乡村要宜居,百姓才幸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今年以来,城阳区以创建美丽乡村为抓手,围绕农村改厕、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重点工作,念好“创、治、管”三字经,持续推进,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
城阳区注重“优秀典型”的强大感召力,只有给百姓“打好样”,把美丽乡村的美好图画真实展现在大家伙儿面前,百姓才愿意凝心聚力跟着政府干。2021年,城阳区投资2.68亿元,全面开展省区市三级美丽乡村联创,重点打造6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同时对城镇开发边界外的规划保留社区启动区级美丽田园示范村创建。通过对规划保留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以点带面形成连方成片示范效应,实现“田园融入城市、城市蕴含田园”的城乡生态模式。
棘洪滩街道是创典型方面的排头兵,目前该街道已经落地12个省级美丽乡村达标村。接下来,棘洪滩将更进一步,连片打造美丽田园示范村,完成东毛家庄、西毛家庄和段家庄社区美丽田园示范村创建及小胡埠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五大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岙东路改扩建、中车大道拓宽、华中快速路北扩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落实“河长制”“街长制”,改造提升洪江河、羊毛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打造生态宜居的生活圈。未来的棘洪滩街道,正向着“田园融入城市、城市蕴含田园”的城乡生态模式蝶变。
在乡村环境治理方面,城阳区“颇费了一番心思”: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农村改厕打出一套套整治方案组合拳;出实策、创新招,掀起一轮又一轮村庄清洁行动热潮。
林家社区的“垃圾清理革命”上演了乡村垃圾处理的一场大革新:集中治理、死角攻坚,“全民作战”,经过合理规划、精准布局,林家社区做到了垃圾收运撤桶并点,家家户户垃圾分类,专职人员定时收运,大街小巷洁净有序。村子里干净了不行,“作战圈”还要进一步扩大。在村干部带领下,林家社区实现了卫生整治向村庄外围延伸,全面治理河塘沟渠、入村道路以及田间地头与村庄衔接区域。
村庄干净了,老百姓的心情都轻爽了。那句“谁不说俺家乡美”,终于有了更大的底气。
如今,城阳区全力打造1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示范村,全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收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在污水治理方面,城阳启动14个农村社区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实施建站、纳管、“收集管网+蓄污池+专业抽运”三种处理方式,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显著提高,实现灰水、黑水有效收集。在农村改厕“老大难”问题上,城阳完善后续管护机制,成立管护队伍,建立智能管护平台和服务站,统一安排资金,统一维修服务,统一抽取粪液。
“创”上典型带动,“治”上成效显现,要实现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可持续,还需要在“管”上下足长久功夫。
在中华埠社区,居民们几乎天天可以看到社区书记每天骑电动车在社区转悠,发现环境问题及时通知整改。一户居民告诉记者,社区之前有户人家,堆了一大堆破旧砖块、木板在社区道路上,不仅影响形象,还有一定安全隐患。书记骑电动车在社区转悠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一了解情况,这些东西原来是居民用剩的,但是又舍不得扔掉,于是书记二话没说,自费2万多元购买了下来,然后找专人进行了清理整治。让居民头疼许久的“砖板山”终于清除了,社区路面清理干净了,百姓的心头也敞亮了。
这种管理“到点、到位、到人”的事例,在城阳的美丽乡村管理中是寻常事。在王家曹村社区,专门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了村“两委”成员专人负责制,网格化管理,分工明确,落实到位。同时,王家曹村社区也把被动管理和主动调动这两种管理方式有机结合,形成社区整治的长久活力。王家曹村社区在全区选定20个清洁村庄达标提升村,对每个清洁达标提升村给予建设项目奖补资金20万元,有效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变“要我整治”为“我要整治”,形成人人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从“创”示范到“连成片”,从“抓治理”到“精管理”,齐心聚力画好环境整治同心圆,城阳的美丽乡村大画卷正在由点到面渐次展开。与此同时,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城阳乡村,其经济优势也开始逐渐显现。近年来,城阳倾心打造10大乡村休闲旅游精品主题线路,为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全区8个街道、230个社区集体经济达13.37亿元,其中226个社区集体经济过百万元,占社区总数的98%,居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