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标题导航 |
 |
· | 山东高唐 党员巷长带领村民倡新风兴文化
| |
· | 浙江云和 村社党建融合重视文化传承认同
| |
· | 安徽肥西官亭镇 “五老”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 |
· | 四川阆中 开展优秀民乐进校园活动
| |
· | 睢宁县为高标准农田后期管护上保险
| |
· | “雁门绣娘”绣出非遗“致富花”
| |
· | 山东汶上志愿团队让文化服务更多彩
| |
· | 广西灵川:非遗小团扇 创意天地宽
| |
· | 湖南临武大岭村:草编成村民创业好项目
| |
· | 传统手艺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 |
|
|
|
|
|
|
|
非遗文化传承留住“乡愁”。近日,易地搬迁安置的浙江省云和县凤凰山街道普光社区居民欢聚一起表演舞龙、包山花鼓戏、“炼火”民俗、畲族山歌等,浓浓的乡情感染着现场每一位干部群众。该社区负责人表示,下山转移居民需要从文化、心理上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社区。社区通过党建引领传承优秀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很好地凝聚人心,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今年以来,“村社党建全域融合”在云和县铺开,面上建强社区大党委,线上深化村社全域融合,点上落实包网定向服务,点线面融合互促,推动城乡共促共富。以普光社区为例,835户2767名下山转移居民如何顺利实现“村民”变“居民”,一开始碰到的困难不少。但这一切,在最近有了新变化。来自该县崇头镇、紧水滩镇、赤石乡的8名村干部“双任职”凤凰山街道普光社区,他们主动认领服务岗位、结对困难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定期走访、轮班坐班,为下山转移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社区党委为“双任职”村干部设立履职清单、“民情日记”等考核制度。许多村、社区建起民俗文化展室,经常开展文体活动,增强文化认同感和精神归属感。目前,像这样的“村社党建联盟”在云和县还有14处,做到了一社一特色。 王锦丽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