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5版:版名:文化大院 日期:20211109
柳腔唱响新生活 图书漂流柜 “漂”进农家院 浙江海宁市海洲街道:稻田里办起农民画展 重庆万盛经开区 苗族蜡染富农家 安徽界首市 把书送进乡村读书会 图片新闻 河南汝南县常兴镇 文化惠民助力乡村振兴 山东莘县 村史文化馆留住乡村记忆
  005版:文化大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柳腔唱响新生活
· 图书漂流柜 “漂”进农家院
· 浙江海宁市海洲街道:稻田里办起农民画展
· 重庆万盛经开区 苗族蜡染富农家
· 安徽界首市 把书送进乡村读书会
· 图片新闻
· 河南汝南县常兴镇 文化惠民助力乡村振兴
· 山东莘县 村史文化馆留住乡村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1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近年来,山东青岛市崂山区将当地民间流传的峪夼柳腔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融合,以艺载道,文化惠民,让传统戏曲焕发新生机——

柳腔唱响新生活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

  

  

  柳腔唱响新生活

  

  峪夼柳腔剧团柳腔新唱《不落的灯塔》。 葛洪勇 摄

  一阵铜锣齐奏,一声低吟浅唱,柳腔传统戏《彩楼记》缓缓拉开了表演序幕。婉转悠扬的唱腔、盈盈袅娜的身段,演员用精湛的表演艺术把现场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全场喝彩声不断……这是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峪夼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在举办的山东省第三届农民艺术节暨青岛市首届农民艺术节戏曲展演北宅专场的现场。

  火热的“三秋”生产刚过,百姓们便在丰收的锣鼓里迎来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当古老雄浑的经典唱腔唱响在希望的田野大地间,新农村的美好画卷也在徐徐向人们展开。

  

  一声柳腔调

  一段乡愁情

  在崂山区北宅街道峪夼社区的百姓中间流传有一句俗谚“拿起锄头种地,放下锄头唱戏”,可见乡亲们对于柳腔剧的喜爱。台下一位观众告诉记者:“柳腔是祖祖辈辈的记忆,以前生活条件跟不上,没心思顾暇这些,现在条件越来越好了,政府也鼓励扶持,柳腔又回来了!”

  柳腔是在流传于山东地区的民间腔调“肘鼓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峪夼柳腔起源于崂山区峪夼村,早在清末年间便以其高超的演技闻名四村八疃。

  目前峪夼柳腔表演剧目主要分为传统剧目、移植剧目和现代剧目三大类别。峪夼社区有1400多名居民,几乎人人都喜欢唱峪夼柳腔。

  73岁的李忠敏是峪夼社区柳腔剧团团长,也是剧团里年龄最大的团员。“我们剧团的团员都是社区居民,平常还有自己的农活,业余时间放下锄头就来练习柳腔。每年正月,我们不只在‘家门口’演出,还常常被邀请到其他街道演出呢!”李忠敏自豪地告诉记者。

  

  文化惠民

  重振柳腔文化血脉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就是乡村振兴的“魂”。柳腔是青岛崂山区重要的文化血脉,近年来崂山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融合,在区街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传承二百余年的峪夼柳腔焕发了蓬勃生机。峪夼柳腔乐团也多次在区街各级文艺演出中获奖,成为深受群众喜欢的文艺团体。

  2021年年初,崂山区北宅街道明确提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基层文化服务功能,重点扶持峪夼柳腔特色文艺队伍,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由政府牵头,百姓参与,着力打造峪夼柳腔剧团等特色戏曲队伍,鼓励原创作品,引导社区因地制宜发展群众文艺表演团队,规范扶持社区群众文艺表演团队健康有序发展。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腔传承人、青岛市剧协副主席袁玲老师上门辅导,组织社区文艺骨干到即墨区柳腔剧团参加培训等,重点培育峪夼柳腔剧团现有演职人员,把峪夼柳腔剧团打造成高水平演出团队。2021年9月,峪夼柳腔被青岛市政府评为青岛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李忠敏说:“峪夼柳腔剧团的演员都是农民,能坚持在舞台上演出都是出于对柳腔的热爱,近年来,区街对峪夼柳腔的传承和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经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喜欢柳腔,有的现在还成了剧团的台柱子。”

  

  走向新时代

  新曲唱新声

  文化血脉的传承不仅仅是保留珍贵的基因,更要开拓新境界。

  北宅曾是崂山抗日游击队的诞生地,革命的火种在这里点燃,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这里绽放,珍贵的红色记忆也融进了柳腔的基因血脉。2021年,结合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峪夼社区选送的柳腔新唱《不落的灯塔》,用新唱段铭记历史,在群众中获得很大反响。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柳腔的创新性也在不断展现,经典曲目要传承,也要创作能展现当下百姓生活面貌的新曲子。在山东省第三届农民艺术节暨青岛市首届农民艺术节戏曲展演北宅专场上,一曲柳腔新唱《唱支山歌给党听》获得了观众热烈喝彩。

  除了创作上的创新尝试,为了传承和弘扬峪夼柳腔,峪夼社区柳腔剧团特别注重吸收年轻力量。“为了进一步推陈出新,北宅街道聘请了专业老师来指导,帮我们编排了柳腔新曲,为的是努力让更多年轻人喜爱上柳腔。”李忠敏说。

  目前,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以柳腔剧团为中心,通过传习课堂、进社区、入校园等方式,培育了一批热爱柳腔的中青年群体。当前,峪夼柳腔以崂山区为核心,不仅活跃于胶东半岛,还影响到了河北、江苏、东北地区。

  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峪夼社区已经启动村庄改造,街道和社区正多方争取,拟在社区规划中恢复古戏台,加入峪夼柳腔演出传承基地、峪夼村史馆等设计,让峪夼柳腔成为人们研究和学习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的载体。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