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库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操场,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正在学习植保无人机操作技术。 王祥 摄
实训室一群身穿白大褂、脖挂诊听器的学生围着动物模型展开热烈的讨论,教学楼内时不时传来带有南方口音的讲课声,操场上衣着统一的学生认真观看无人机操作演示……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职业学校的校园里,总能被这样的场景吸引。
如何发挥职业教育作用、助力南疆乡村振兴?近年来,迎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春风,阿克苏地区立足职业教育办学优势,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阿克苏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乡村人才需求,地区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创新“订单式”农技人才培养、援疆帮扶乡村教师培训、农业现代化机械类人才培育等模式与方式,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南疆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兴疆牧歌、中粮屯河、新疆振兴实业、新疆红旗坡农业发展集团……都是我们的合作企业。”一走进生物工程学院楼里,右面墙壁上整齐悬挂着的一排排企业牌匾格外醒目,院长唐敏自豪地介绍。
生物工程学院是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院系之一,前身是阿克苏地区农校。近年来,学院发挥农业类专业优势,以专业对接产业,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唐敏介绍,这种模式由学校与合作单位联合培养,对方确定学生后,学院按专业成立“订单班”,根据订单需求培养对口的农业技术技能人才。
“订单式”教学,教得更活,学得更专。采用校企双主体培养,按照订单需求的岗位,如饲养岗、繁殖岗、育肥技术岗等,灵活设计定制教学课程。如与兴疆牧歌食品有限公司开展了“牧歌精英”试点项目,面向畜禽标准化生产、产品加工、质量控制等岗位,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通过“双基地”方式开展教学,即学校教学和单位实习相结合,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拿兽医专业来说,原来的实习地点、内容单一,只能在兽医站学打疫苗;现在通过订单培养,在企业实习,跟着企业师傅能学到动物人工授精、疾病防治等技术,学生们都感到收获特别大。”专业课教师吾马尔·索菲介绍。
“今年畜牧兽医专业的订单学生,企业要了16个、合作社10个、动物门诊2个、兽医站1个……”说起订单班的情况,班主任安凯了如指掌。今年5月,校企合作单位来校“下单”,经过学院初筛和合作单位现场面试,畜牧兽医专业三年级有36名学生成功被“预订”,成为新一批订单班的学生。“在3月,园艺技术专业也选了16名学生。”他补充道。“订单式”培养,效果如何呢?“他们对我们的学生评价很高,学生也愿意留下来。去年和兴疆牧歌培养的5个订单学生,毕业后都留在了兴疆牧歌,工资4500元以上,在当地十分不错了!”唐敏欣喜地说道。
“我想做一名兽医,以后给村里的动物看病。”说话的是畜牧兽医专业二年级的学生阿特尔古丽·艾根江。来自农村的学生,大部分家里有饲养畜禽,成为兽医是很多学生的梦想,阿特尔古丽也不例外。去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学校,学习喜欢的专业,现在的她已经能给家中生病的动物找方开药。再过半年,她就能参加订单班的选拔了,“当然想被选中啦,最想去兽医站。”说着,她腼腆地笑了起来。
“我们一直坚持以胡杨精神和柯柯牙精神育人,学校有90%的学生来自农村,希望通过我们的培养,让学生学到好技能、真技术后,扎根基层、奉献家乡。”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蒲思雄说。他表示,今后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强涉农学生耕读教育,除“订单班”外,进一步探索“半工半读”“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为南疆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和源动力。
“援疆正当其时,能被选中非常荣幸!来到这里,发现教学设施、师资水平比预想的好很多,并没有听说的那么落后。”课间时分,在阿克苏教育学院的教室里,来自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副教授刘庆斌说道,在场的援疆老师们都赞同地点点头。今年9月,来自浙江的23名援疆老师到达阿克苏教育学院,开启了为期一年半的“智力”援疆接力赛。
“智力”援疆,授之以渔。浙江教育援疆项目始于2010年,先后在阿克苏教育学院启动了4个教育援疆项目。十年来,共有404名援疆教师开展帮扶培训教师9000余人次,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对阿克苏本地教师进行在职培养,传帮带优秀青年教师350余人次,为阿克苏地区留下了一支“永久牌”的教师队伍。
今年45岁的方琴芳,是淳安千岛湖镇第三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也在此次援疆队伍之中。有着二十多年丰富任教经验的她,去年刚从援黔的“战线”上回来,现任阿克苏教育学院小学数学学科组组长。“现在的培训对象是今年入职的新老师,这些年轻老师很好学,第一堂课就提出了很多要求,特别希望能在课堂设计、课堂思路上提升一个层次。我们就根据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有效教学,让他们回去时有所收获。”经过半个月的观察,她已有了清晰的教学思路。
“以前感觉自己教得挺好的,自己是大学生嘛,什么都会,完全没问题!”来自拜城县布隆乡英阿依马克村小学的数学老师邢永江自嘲道。英阿依马克村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只有100多名学生,学生们自信乐观、普通话表达流畅,这让邢永江感到教学轻松。“我上课就是从头到尾推着学生走,听了援疆老师的课之后发现,教学要以学生为主,老师只是辅导。”两周的培训让他产生了感慨。浙江援疆老师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思维,也为本地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打开了一扇认识自己、认识外界的窗户。
在浙江教育援疆项目下,阿克苏教育学院借助援疆教师的力量,极大地提升了当地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接下来,在援疆团队的协助下,我们将继续做好国培、区培项目,研究好教师培训这门学问,为地区培训出更多优质乡村教师。”学院党委书记欧阳勤说。
伴随着一阵轰鸣声,一架形似巨型蜘蛛的无人机盘旋升起在操场上空……专业课老师王成波正在演示大疆T20植保无人机施药操作,这是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以下简称“农机专业”)实操课上的一幕。
南疆土地辽阔,适合大面积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十分需要农业机械技术人才。库车的农作物以棉花为主,规模大、机械化程度较高,尤其是植保无人机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棉花的生产效率。为适应本地农业机械化生产需要,阿克苏地区库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挥在机械专业方面的优势,在2017年成立了农机专业,接着又下设了农机实训室、无人机实训室。
该专业将课程设置与当地农业生产需求对接,开设了机械制图、农机具使用与维护、插秧机使用与维护、无人机结构与系统等课程,十分注重实操训练。如无人机实训课程,注重训练学生的无人机飞行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培养出合格的飞手。“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希望通过参赛检验和提升技能,在去年‘天途’杯全国无人机技能大赛上,农机专业的4名学生获得了全国优秀奖。”说到这里,王成波颇有成就感。
“以前在村里见过用无人机打药,觉得很有意思就学了这个专业,现在我已经考到证了。”说话间,2019级农机专业的艾克热木·买买提掏出了一张证书,展示他在去年九月考到的“植保无人机系统初级操作手合格证”。“有了这个证,17岁的艾克热木就拥有了从事无人机农业生产的资格。”教师王绪丽在一旁解释道。去年5月,学校成功申报了南疆唯一一家“1+X”无人机驾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考点,让学生在校就能考证。“毕业后,我想回镇里的合作社开无人机,一个月有4千多元呢!”艾克热木笑着说。
三年来,农机专业培养了300余名学生,专业就业率达98%,为地区输送了大批农技人才。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农村,如农村合作社、基层农机部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农业机械化一线生产、管理和技术推广等工作。“学生通过职业教育,学到了技能、考到了证,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就被‘预订’了,很抢手!”王绪丽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