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村镇申家岗村的志愿者们在清洁房前屋后。 资料图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河南省林州市204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绿水青山,田园村舍,如诗如画。街巷庭院无污秽,村庄清洁人清爽。一处处精致的“小美”聚合成全域气派的“大美”,红旗渠畔的希望田野上,美丽乡村的乐章更嘹亮、更壮美。
问渠那得清如许,幸福全靠奋斗出。近年来,林州市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载体,一以贯之全党动手、全民动员,持续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2019年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县域典型案例、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样样当先进、行行争一流,人人都努力、林州更美丽”已成为响彻林州城乡的最强音。
在茶店镇后子岗村,一支由包村领导干部和村“两委”、村务监督委员会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手拿扫帚、畚斗,出入街头巷尾,话不多说,只是弯腰屈膝清扫垃圾。伴随着扫灰铲土的响声,一家又一家的大门打开走出人来,加入了这支队伍。
“这里还有树叶!”“那块我去扫!”小小的志愿服务队不一会壮大为全民清扫的“加强连”。
振林街道王家池村设置了村民议事厅,成员由党员、律师、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等人员组成,通过召开民生恳谈会、民生议事会、民情反馈会、民意测评会,让村民各抒己见、汇聚智慧。“凭借‘一厅四会’议事制度,我们解决了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清洁家园、邻里矛盾纠纷等问题。”村干部张静对“一厅四会”制度发挥的作用赞不绝口。
林州妇联牵头组织开展“五美庭院”评选活动,从改变生活习惯入手,从打扫自家庭院开始,对村民、临街商户等明确“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管理)责任,从搞好公共环境卫生发力,不断感染引领更多的人告别陋习。
农民夜校以“人人动手 清洁家园”为主线,结合春节、清明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发布清洁家园倡议书,集中开展“三清一改”(清垃圾杂物、畜禽粪污、黑臭水体,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活动。
在林州,这些为家园建设积极献计献策的活动不胜枚举,营造出“人人努力,务实重干”的浓厚氛围。目前,林州有各类志愿者队伍810支,注册志愿者21.3万余人。
激发群众共建共创宜居宜业美丽家园的行动力,离不开领导干部率先示范。林州县级干部坚持每周末参加清洁家园活动,一周一村,与群众一起搞清洁、抓整治;各镇包村党员干部带头宣传动员、践行引领;每周四晚召开三级干部乡村振兴视频推进会议。
“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林州市委书记王宝玉说,“林州2019年春天开展‘全民动手,清洁家园’行动,我们把这一行动作为做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的切入点,从县级领导做起,带动干部、群众自己动手清洁家园,激发起全市116万人民群众建设美丽家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精气神。”
一城人动起来,让一座城美起来。林州现已评选出“五美庭院”1.9万户,整治残垣断壁3371座,建成游园、菜园绿地240处,停车场77处,文化活动广场13处。
“村里土路多,村民出行时,晴天扬灰、雨天泥泞。这次实施背街小巷硬化工程,镇政府1∶1匹配资金,并提供水泥,我们肯定要抓住机会,把村庄面貌好好提升一下。”东姚镇西峪村党支部书记薛买吉介绍,村“两委”积极发动群众,党员干部带头捐款,村民积极响应号召,目前,已筹集资金8.7万余元,将全部用于道路硬化。
有钱干大事,没钱干小事,不能不干事。东姚镇组织镇、村干部到先进村学习经验,统一思想,科学规划,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走上平坦干净的硬化路,为下一步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打好基础。
然而,作为红旗渠的故乡林州是决心干大事的。始终把强化资金保障作为重要支撑,持续健全投入机制,形成了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连续3年,林州市本级新增财力全部用于清洁家园,累计投入资金29.8亿元。市财政每年拿出6173万元,完善专业化、市场化保洁机制,全市542个行政村实现全域无垃圾,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
在创新金融手段方面,依托红旗渠集团,林州与国开行合作实施24亿元的乡村振兴项目。成立林州市乡村振兴有限公司,争取农发行15亿元资金支持,启动推进示范村建设项目,支持15个镇33个示范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建设。
不少在外经商的乡贤也加入了乡村建设的队伍。他们不仅踊跃捐款,还提出很多有建议性的意见,引领村民见贤思齐。全市新硬化背街小巷600多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近10亿元,其中一半靠各类乡贤鼎力支持。“建筑之乡”采桑镇的乡贤捐资捐物达1000余万元,用于拓宽改造翟阳大道。
好政策带来好路子,好环境换来好“钱景”,林州招商引资的成效越发显著。红砖艺术中心、担子坡田园综合体、淇淅殷商小镇、红旗公社等一大批乡村项目落户林州,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近两年,姚村镇下里街村“火”起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来访,好评如潮。宛若一条玉带的洹河穿村而过,河岸两旁杨柳依依。河岸南侧是村里打造的田园综合体,百蔬园里,黄瓜、苦瓜、瓠子、葫芦硕果累累;百果园里,梨树、桃树、苹果树、樱桃树应有尽有。
下里街村还建设了5个深浅不一的水塘,塘内养殖泥鳅、黄颡鱼等,既可以坐岸垂钓、下水捕鱼、喂食观赏,还能品尝“垂钓成果”。村里的墙体立面全部进行“国风”美化,一面墙就是一处景观,置身其中,令人陶醉不已。
这个曾经“隐藏”在太行山下一度被当成垃圾沟的小村庄,如何在一年时间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9年7月,林州市委巡察组发现该村村容村貌差、私搭乱建问题突出,在巡察督导组的指导下,瞄准水资源优势,村里打通“断头路”、接通自来水、连通天然气、建设下水道、整治河道、修建观光步道并逐步开发了以传统农耕为主题的研学旅游。
“真没想到,全民动手清洁家园,不仅使乡村变得美丽宜居,还促进了乡村旅游。”下里街村党支部书记曹新奇说,下里街村还成了红旗渠干部学院和林州市内外多所中小学的实践教学点,一年的讲课费收入就有数十万元。
王宝玉介绍,林州把市、镇、村三级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搞大拆大建,注重因地制宜,形成了以五龙镇中石阵村为代表的传统古村落游、以姚村镇下里街村为代表的研学游、以东姚镇齐街村为代表的特色农业游等一批人居环境示范村。
美丽环境也是生产力。以村庄清洁行动为切入点,林州不断以环境提升带动农旅产业发展,投资5.7亿元,构建“一谷两带多点”的乡村旅游格局。“一谷”是指“中国画谷·石板岩镇”,“两带”是指沿红旗渠一干渠的乡村振兴南北示范带和沿洹河的慢生活生态体验示范带,“多点”是指散落在全市各个地方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截至目前,全市规模化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70余个,各类农家乐800余家,2/3以上的村受益于旅游业。今年“五一”期间,林州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铺开村庄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着力实现产业振兴,以‘全省争第一、全国当一流’的信心和决心,走出一条美丽乡村建设的‘林州路径’,再造一条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红旗渠工程’。”王宝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