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5版:版名:农业品牌 日期:20211027
“七里海河蟹”交友“小站稻” 辽宁北镇葡萄变身记 农业品牌建设,政府和企业如何才能不走弯路? 阿联酋2020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农业品牌周在京启动 第十届品牌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即将举办 新疆馕产业天津推介会举办 图片新闻 河南通许县 打造厉庄玫瑰“金字招牌”
  005版:农业品牌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七里海河蟹”交友“小站稻”
· 辽宁北镇葡萄变身记
· 农业品牌建设,政府和企业如何才能不走弯路?
· 阿联酋2020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农业品牌周在京启动
· 第十届品牌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即将举办
· 新疆馕产业天津推介会举办
· 图片新闻
· 河南通许县 打造厉庄玫瑰“金字招牌”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0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天津市以生态种养提升品牌成色——

“七里海河蟹”交友“小站稻”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金慧英 林单丹

  

  

  “七里海河蟹”交友“小站稻”

  

  种植户喜收河蟹。 资料图

  稻花香里说丰年,蟹脚攀爬蟹钳现。金秋季节,天津市中国农民丰收节“1+N”百场系列活动,将持续开展到11月份。在宁河区,“小站香杯”优质水稻节本增收大赛、“稻蟹—分田认领”收割体验、鱼蟹垂钓、河鱼和稻田蟹展卖等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

  在小站稻直播销售的镜头中,被主播打扰清休的河蟹,成功从客串变成C位,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这个河蟹生长在七里烟波、芦苇浩荡的宁河区七里海。这里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古海岸湿地之一,每年春、夏、秋季节有各种水鸟珍禽栖息繁衍,堪称“京津绿肺”“天然氧吧”。交上了小站稻这个新朋友,如今的七里海河蟹品牌发展更融入了生态新意。

  

  锁定区域 繁育良种 让河蟹品牌更纯

  七里海湿地内河道纵横、沼泽遍地、苇草丛生,水域面积有3.5万亩,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转站。水系完整、微生物丰富、食物来源多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孕育出了个头不大但肉质香甜、膏浓黄满的七里海河蟹。

  2014年9月,天津市通过立法划定永久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根据《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规定》,七里海湿地将不再开展旅游经营活动。同时宁河区将6.84万亩核心区土地流转,通过49公里的围栏让湿地内安静了下来。七里海湿地开始实施水源调蓄、苇海修复、鸟类保护、生物链恢复等一系列工程。

  宁静还给了湿地,机遇潜入了稻田。退出湿地保护区后的“七里海河蟹”,作为响当当的品牌并没有消失,随着“交友”小站稻,它变得更具特色且血统纯正。

  今年农民丰收节的当天,宁河区的三农人通过新华社客户端制作的“丰‘宁’面孔”来表达他们的心愿和心声。“做大做响宁河七里海河蟹品牌,让七里海河蟹走出宁河,成为地方的甚至国家级的优质农产品。”天津玖润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乃合这样说。杜乃合养殖河蟹已经有30个年头了。自驾游的市民路过老蟹农杜乃合的基地,不少人停车询问,“看您这地里不少螃蟹,能钓会儿吗?”老杜摆摆手,从不接待。被询问急了,老杜就提供其他钓蟹园的电话支走了客人,工人们不解,老杜放着钱不挣。老杜想搞的是七里海河蟹种业大业。

  几年前,宁河区开始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发展小站稻种植。生态调水、补水后的农田,让水可以直达田内,给稻蟹混养打下了生态基础。杜乃合带着养殖企业从最初的进苗养蟹,到建设七里海野生河蟹育苗基地,自己繁育纯正品种。该公司销售总监杜玉超说:“今年我们成立了公司,实现工厂化育苗,从繁育大眼肉体开始,每斤约8万只的蟹苗,到逐步培育成每斤70-80头的蟹种。从蟹苗到扣蟹再到成蟹需要两年时间。”他表示,种源是保证七里海河蟹品牌的关键,目前基地已经实现河蟹的本地自繁。企业携手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孙金生教授、天津市水产研究所耿绪云高级工程师等专家,并特聘河蟹繁育专家张保国等技术力量,保障七里海河蟹的纯正繁育。

  

  一地双收 稻蟹混养 让品牌享誉更广

  “去年基地售出10万斤扣蟹,随着稻蟹混养被看好,今年售出了80万斤扣蟹,明年应该是七里海河蟹丰收的‘大年’了。”七里海野生河蟹育苗基地负责人杜乃合表示,扣蟹销售早已经出了宁河区,遍布天津的静海区、东丽区和蓟州区等地,更实现了京津冀地区七里海河蟹品种的推广。

  蟹苗、扣蟹热销的背后,也有赖于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对稻渔混养的推动。“全市小站稻种植面积100万亩,稻渔混养达到50万亩,而其中90%为稻蟹混养。”天津市农业农村委渔业处处长孙志景介绍,天津以“一田两用”“一水双收”为目标,自2020年开始安排资金2000万元,加大支持新建稻渔混养基地10万亩。

  “2020年我们包了1375亩种植水稻,今年申请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项目700亩,每亩地政府补贴200元。”农户张洪从种植大户走向了种养大户。他的洪鹏家庭农场位于宁河区苗庄镇马滑村,是今年天津建设的6万亩稻渔混养基地之一。像这样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今年天津共涉及9个涉农区102家经营单位。

  “农场水稻的亩产预计750公斤,河蟹亩产约12-15公斤,两项综合预计亩收益要在700-800元。”让张洪和农户们高兴的不仅是收益见增,更是在稻蟹养殖技术上有了不少突破。对于宁河区不少水稻种植户来说稻田蟹并不陌生,儿时记忆中就有收水稻、逮螃蟹的画面。儿时看到的“无心插柳”的稻田蟹没有成本,是附加收益,如今的七里海河蟹养殖却有着苗种选择、科学投喂、病害防治、成蟹暂养等多环节技术学习的新需求。天津市制定了《稻渔综合种养殖技术服务手册》等7个技术指导材料,养殖七里海河蟹有了自己的“教科书”。

  “今年真是挺忙的,光各类课我就上了八九次,到处学习养殖技术和好的经验。”张洪不仅参加了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举办的技术培训班、现场观摩会,还和同期300余名“同学”形成线上的互助群体。2021年天津市水产研究所联合天津市淡水养殖产业技术体系举办了稻渔养殖技术培训班、现场观摩会9次,累计培训348人次,对相关农户进行技术对接、现场指导和线上咨询。

  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及所属市水产所、天津市疫控中心、天津市质检中心建立11个技术服务组,下基层对稻田蟹养殖的全过程进行技术服务,协助农户们完成购买蟹苗、病害和环境监测等工作。在不断地技术推广中,稻蟹混养从示范基地已经发展至个体农户,水稻中养蟹在宁河区等多个涉农区成为常态。

  

  科学种养 生态农业 让河蟹品牌更亮

  适用于七里海河蟹的稻蟹立体养殖,对水稻和河蟹生长环境的生态要求更高。河蟹生长忌高浓度的化肥、农药,喜丰富的微生物、腐殖质;保障河蟹生存又要水稻增产,天津用全生态种植体系交上了答卷。

  日前,在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天津市原种场)现场观摩会上,综合了有机肥、生物菌剂、生物植保、水体降解涵养等种植技术的生态种植示范片区中,七里海河蟹迎来“成蟹比武会”。

  “传统种植方式组成蟹均重在2两左右,生态种植片区内达到3-3.5两,每个成蟹增重约1两。”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种植业部部长王凤行在农业现场会上介绍,在这片1000亩的小站稻生态示范片区里,利用生物菌剂等生态种植技术,每亩降低尿素使用量20斤,减少2次人工和2次农药使用,对比传统种植还增产10%以上。

  “通过活性菌群调整土壤pH和EC值平衡,营造更好的土壤环境,丰富的微生物水体也更适合稻蟹生长了。”天津芦阳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桂双介绍,企业与天津原种场合作,施用生态种植方法于小站稻与七里海河蟹的立体混养已经是第三年,在对比传统种养方式下,稻、蟹均取得了更高的收益。

  “生态种植方式1穗上最多的是210粒左右,在对比田里同样品种1穗上是150-170粒。”宁河区嘉禾金秋谷物种植家庭农场的张金松,对今年自己小站稻种植的收成充满信心,以往混养河蟹可能造成的减产也得到缓解。仅务农5年的张金松,在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天津市原种场)、天津芦阳农业有限公司等专业种植机构指导下,生态种养技术有了快速提升,实现“慧种田”。

  此次他使用生态种植模式调理土壤盐害,提升了微生物和益生菌含量,试种的500亩小站稻与旁边800余亩的对比田相比长势喜人;另一旁500亩稻蟹混养田也迎来了七里海河蟹的丰收。新型种植方式,采用菌液改良土壤、定制肥料投入等综合健康种植方式,张金松在总体肥、药投入量上仅为原种植方式的50%,而每穗产量提升近20%-30%;加上每亩地10公斤左右七里海河蟹的销售收益,真正实现了一田双收的目标。

  今年以来,天津进一步推动“津农精品”品牌农业产品发展,建立津农精品展示中心,通过线下旗舰店、各区农品展示分中心;线上专家直播、讲解销售等方式,进一步推广七里海河蟹等天津特色农业品牌,让代表天津味、美食味、高品位符合都市型农业发展实际的品牌走向全国。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