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秋收秋种的关键时期,山西遭遇大范围的持续性降水,农田积水受灾,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在应对灾情的“双减双抢”和“三秋”会战中,山西农业大学紧急部署,积极作为,组织相关学院和研究所的专家团队和科技人员赶赴全省20余个县区,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方案和实地指导。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保收。”在10月8日召开的应对连阴雨天气做好“双减双抢”工作视频调度会上,该校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们建言献策,分别提出了蔬菜、小麦、马铃薯、玉米等不同农作物的“双减双抢”技术措施和建议。同时,同步动员组织全校科技工作者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积极宣传推广减灾减损措施和秋收秋种关键技术,为“双减双抢”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植物保护学院、园艺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山西省现代农业技术体系蔬菜体系岗位专家分赴太原市小店区、大同市阳高县、长治市长子县、运城市新绛县、临汾市曲沃县、晋中市太谷区等村镇,对灾后露地蔬菜管理、设施排水、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设施蔬菜冬季生产等进行实地技术指导。动物医学学院组织学院相关专家、教授赴太谷区北洸乡的养殖合作社和企业,详细了解雨后灾情,对牲畜安全养殖等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小麦研究所研究员张定一,山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党建友研究员作为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双减双抢”专家组成员,奔赴运城市芮城县、临猗县,临汾市乡宁县、襄汾县、洪洞县等地实地指导当地适期高质量播种与区域性抗湿应变抢播,为我省冬小麦播种工作打好基础。谷子研究所国家谷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团队、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长治试验站团队等深入高平、武乡、沁县、长子、壶关、黎城等地,实地调研谷子和玉米的受损情况,提出抢收应对策略,并对冬小麦进行“四补一促”晚播技术指导。
山西省果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果树研究所赵旗峰研究员团队,前往临猗北景乡、北辛乡、耽子镇,对乔化成龄果园、矮化新建果园、设施樱桃的受灾情况进行调研和减灾减损技术指导,“涝灾苹果园减灾减损技术措施”通过资料发放、媒体宣传推广等方式辐射至运城市各县区。
10月15至19日,趁着晴好天气,山西农大高粱研究所研究员杨伟、副研究员刘勇等一行3人,赴灵石县神农集团汾酒高粱基地调研受灾情况及抢收工作,并针对救灾复产提供技术方案。
查灾情、出技术、给方案,从晋北到晋南,专家团队与农民一同奋战“双减双抢”。在农业生产一线,山西农大专家团队用心用情帮助解决农民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用力用智为“减灾减损抢收抢种”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