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教育培训 日期:20211022
第四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将在河北正定举办 图片新闻 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 “牵手”电子科大 聚集科技创新资源 江西中医药技能竞赛在樟树举行 浙江武义 为青年创业注入“洪荒之力” 示范村里“炼”出产业带头人 把课堂搬进地头田间 新疆温宿 加大农民电子商务培训力度
  006版:教育培训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第四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将在河北正定举办
· 图片新闻
· 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 “牵手”电子科大 聚集科技创新资源
· 江西中医药技能竞赛在樟树举行
· 浙江武义 为青年创业注入“洪荒之力”
· 示范村里“炼”出产业带头人
· 把课堂搬进地头田间
· 新疆温宿 加大农民电子商务培训力度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0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示范村里“炼”出产业带头人

——看云南昆明市如何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缪翼 郜晋亮

  培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农民,各地有各地的抓手。

  结合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十大特色产业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需求,2016年起,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创新农民培育模式,结合特色产业搞起了培育高素质农民示范村建设。

  时至今日,昆明市建设18个培育高素质农民示范村,累计促动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1.5万人以上,每个示范村里都有了强有力的支柱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比立项前年均增长15%以上。

  “示范村发展得有声有色,背后的原因一定是有产业、有培训、有钱赚。”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农广校校长胡滇碧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农民开始愿意留在家乡发展,更成为产业发展带头人。”

  

  一村一品的大产业

  在嵩明县杨林镇大树营高素质农民示范村,200亩示范基地带动着2000多亩水蜜桃种得漫山遍野;余则莫马铃薯示范村所在的寻甸县六哨乡18万亩耕地种了13万亩马铃薯;西山区六岔路养蜂示范村所在的团结镇,3400箱土蜂蜜每箱产值1500元……

  “昆明市培育高素质农民示范村有‘八有’标准,以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为首。”胡滇碧介绍道,现在每个示范村都有自己的“看家”产业。

  在2016年养蜂示范村建设之前,种几亩玉米、养几头猪和几窝土蜂几乎就是西山区六岔路村村民全年的收入来源。通往村里的7公里道路是一条高低不平的泥土路。落后的交通条件、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使农产品质量和效益难以提高,制约着农民增收。

  面对困境,西山区农广校结合昆明市培育高素质农民示范村的相关政策开展了深入调研,发现该村林地面积大,全村有近1万亩林地面积,而且森林植被种类丰富、覆盖率高,是大力发展山林养蜂的风水宝地。针对这一情况,西山区农广校组织村领导班子到楚雄蜜蜂养殖基地参观学习,又请来了云南农业大学蜂学系专家,研讨形成了建设六岔路培育高素质农民示范村、发展山林养蜂产业的技术方案。同时,为使六岔路村养蜂产业稳步发展,2016年至2017年,西山区农广校共举办养蜂技术培训2期119人,开设了《高素质农民创业培训》《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高效养蜂技术》等理论和实作课程,使受训农户系统学习了蜜蜂养殖知识和技能。

  如今的六岔路村,建起了幢幢洋楼,修通了公路,村民脸上洋溢出满满的幸福。当初昆明市农业农村局补助的20万元示范村建设经费,撬动了多方资源力量,使六岔路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想让产品“名扬天下”,真正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还要抓农产品品牌建设。胡滇碧介绍,昆明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引导各示范村的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主导产业,通过商标注册、质量管理、品牌培育、科技创新、创建品牌等手段,努力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于是,也就有了安宁市艾家营鲜食葡萄示范村“禄艾”禄脿葡萄品牌、嵩明县官庄设施蔬菜示范村“大官庄”商标、宜良县米户樱桃示范村“米户村”樱桃品牌等的相继崛起。

  

  铆足劲头的带头人

  年纪轻轻为啥愿意留在地里种土豆?“因为有钱可赚啊!”寻甸县六哨乡马铃薯示范村29岁的高素质农民李天挎说,“平均1亩地里能刨出4吨马铃薯,你说我干劲儿足不足?”高素质农民助推了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也成就了高素质农民。

  想创业,但文化水平低、不懂技术、不善经营管理的李天挎是如何成为致富带头人的?胡滇碧介绍,通过示范村的建设,对发展意愿强的农民进行培训,对他们生产中遇到的技术困难进行跟踪指导,使农户掌握新技术、增长新知识、开阔新视野、更新观念,并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商品意识、经济意识。

  以前,有的马铃薯生了虫、得了病,也不知道是什么虫、什么病,只能等着减产;后来,通过培训,村里大大小小的马铃薯种植户都知道了马铃薯晚疫病,早早地就开始预防。李天挎正是培训的受益者之一,现在他不仅是马铃薯种植带头人,还是村民们喜欢的“土专家”。

  要说尝到培训的甜头,嵩明县官庄设施蔬菜示范村致富带头人杨平最有发言权。2015年,杨平种植5亩蔬菜,年收入3万元。在培育高素质农民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参加科技培训,学习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种植技术、市场营销知识,合作社的品种、技术、农资、收购、销售、价格“六统一”,2016年他的年收入直接翻了番。2017年种植规模扩大到20亩,年收入超过了20万元。

  “示范村建设不仅为当地农户发展提供了互学互鉴的平台,也为同类地区、同类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观学习的场所。”示范村形成了昆明的农民田间学校特色培训模式。在晋宁昆阳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的花卉基地,从全国各地前来培训学习的高素质农民就几乎没有断过。合作社理事长张良说:“以前,我也参加过许多培训,但田间学校这种实地看、现场学的培训方式,更能让农民接受,而且效果更好。”

  如今,在昆明各地,像晋宁昆阳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农民田间学校有15所,服务省内外学习团队31期近3000人;在18个示范村里,像李天挎那样留得住、用得上的产业发展带头人也不计其数。

  

  “示范田”里的新技术

  走进张良花卉合作社社员投资3000万元新建的100亩全基质栽培花卉示范基地,除了盛开着的一朵朵赏心悦目的切花月季,更吸引人眼球的是张良结合荷兰花卉种植技术自己发明的花卉自动打药机。

  “种植槽周围弯弯曲曲的钢管是打药机的跑道,也是冬天给大棚加温的热水管。”张良介绍,“一台自动打药机一小时可以打完10亩地,使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花卉每平方米可以采花200-250枝,产量是传统种植的3倍。”

  这个有些“奢侈”的大棚就是张良合作社的“示范田”,囊括了鲜花种植前沿的新品种、新技术,展现出来的是标准化、专业化的精耕细作。

  在宜良米户樱桃示范村也有个“示范田”——优质樱桃种植示范园。在这里,有1万株玛瑙红繁育种苗,常年有技术骨干开展种苗繁育、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还在“米户村”樱桃品牌的基础上制定了樱桃生产技术标准,取得了“绿色食品”质量认证。

  农业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取决于农民对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胡滇碧意识到,要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推广和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根本是要提高农民整体的科技文化素质。

  为了筑牢这座科技走进农业生产的桥梁,所有示范村均以高素质农民培育为契机,结合各村产业发展需求、农业生产时令、农民急需问题,分阶段、多样式开展培训和跟踪服务。

  前不久,宜良县农广校就组织农民开展了第10期樱桃栽培技术培训班,对樱桃种植农户进行生产技术标准化培训。“我们的目标是做到每户有一个懂樱桃生产技术的明白人。”宜良县农广校校长艾文喜说。

  寻甸县余则莫马铃薯示范村、西山区六岔路养蜂示范村、宜良米户樱桃示范村……采访到最后,一一细数昆明市18个培育高素质农民示范村,哪一个不是发展得有声有色!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