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7版:版名:健康养殖 日期:20211016
山坡上腾飞的生态牧场 我国首次在帕米尔高原成功制作青贮饲料 图片新闻 “岸上湖体活水养殖”解救阳澄湖大闸蟹 山东省 以赛促学培育青年饲料人才 2021年奶牛基因组参考群扩增项目DHI第三方复核工作在多省陆续展开 甘肃肃南县 青贮饲料受到养殖户青睐
  007版:健康养殖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山坡上腾飞的生态牧场
· 我国首次在帕米尔高原成功制作青贮饲料
· 图片新闻
· “岸上湖体活水养殖”解救阳澄湖大闸蟹
· 山东省 以赛促学培育青年饲料人才
· 2021年奶牛基因组参考群扩增项目DHI第三方复核工作在多省陆续展开
· 甘肃肃南县 青贮饲料受到养殖户青睐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0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山坡上腾飞的生态牧场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山坡上腾飞的生态牧场

  

  青海东牧湾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在加工青贮饲料。

  秋风起,燕麦香。站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洪水镇袁家庄村的山腰间极目远眺,漫山遍野的苜蓿、燕麦等各类饲草在秋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

  “我们这里是靠天吃饭的山地,往年种豌豆一亩地最多收入300元,说不定一场冰雹就会颗粒无收。如今,种上饲草后,山上的土地被重新利用起来,我们不仅有一份流转费,还能在基地干活,增加了收入。”正在收割饲草的袁家庄村村民袁德义说。

  2016年,青海东牧湾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流转袁家庄村以及附近的石岭子村7432亩山地,打造“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模式,将东牧湾建成现代生态大牧场,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草畜联动、有机肥还田为一体的循环农业发展新路子。

  今年4月,随着青海省农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2021年乐都区苜蓿高效生产集成技术试点项目在青海东牧湾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标志着乐都区现代生态牧场也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

  

  种好每一株草

  支撑绿色生态畜产品,从种好一株草开始。

  依托青海省农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企业已成立了饲草平台专家和在校研究生等在内的36人专家团队,从事饲草试验筛选最佳配方、高校转化及优质苜蓿饲草对肉牛品质改善的研究工作,培育对青海东部干旱地区适应性强、抗寒性强、产草量高的苜蓿、玉米、燕麦等高蛋白、高能量优质饲草品种。

  在青海东牧湾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试验田里,记者看到各类苜蓿长势喜人。“这是我们在省级科研单位的支持下从全球引进了52个苜蓿品种,通过抗寒、抗旱、对土壤的适应性以及产量各方面的试种,最后选出最适宜这里生长的苜蓿草。”青海东牧湾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珑介绍,利用1000亩苜蓿建设示范展示基地在苜蓿生长过程中开展各物候期观测、数据采集、理化性能指标和营养成分化验测定分析等工作,并组织技术培训推广和示范观摩活动。

  “乐都区苜蓿高效生产集成技术试点项目开展以来,已完成30亩饲草生产科研示范基地和1000亩示范展示基地种植工作。”乐都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推广苜蓿旱作覆膜精量穴播丰产栽培技术和机械化生产、加工利用技术的展示,进一步提高苜蓿饲草生产水平,提高苜蓿饲草产品质量、产量和种植效益,带动周边农户按照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种植,不断提高科学种植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区苜蓿饲草产业快速发展。

  饲草是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根本,也是制约现代养殖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该企业借助全区实施高标准苜蓿示范项目、饲草生产基地等建设项目的东风,成功引进国内外优良苜蓿品种,经试验,现已成功种植多种品种的高效优质畜牧4700多亩,建立种植饲用玉米、燕麦、禾豆混播饲草等基地2000余亩,同时建设完成1万立方米高标准青储池。目前,企业的浅山干旱地区苜蓿种植“覆膜精量穴播”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完成了饲草种植企业标准备案。

  

  育好每一头牛

  畜棚温度可调控、自动饮水能加温、日粮调配更科学……走进青海东牧湾公司的养殖场,养殖场内的牛群或是安逸地听着音乐,或安然地踱步休闲,这里的每一头牛正享受着科技带来的舒适和惬意。

  “优质高产品种是提高市场认可度的重要方式。”陈永珑告诉记者,通过引种进口优质的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安格斯等基础母牛300多头,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和杂交改良技术扩繁养殖高产肉牛1000多头,结合青藏高原特色牦牛错峰育肥技术,年出栏肉牛和牦牛6000多头。

  在饲喂环节,以安全优质的饲草喂养。在这里,每一头牛都有自己的“营养膳食表”,“精饲料+粗饲料”“青饲草+青贮饲料”“苜蓿+玉米+燕麦草”……这些不同比例的配方为生产出高品质、绿色、生态、环保、有机的高端牛肉提供了基础,通过各种技术,提高了肉牛现代的养殖水平,且能够满足不同牛群对能量、蛋白、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的全价需求,从根源上把控育牛品质。

  “苜蓿号称‘牧草之王’,蛋白含量非常高,近二十年时间,全省苜蓿种植面积从当初几百亩,发展到十万亩,这也为青海的牦牛、藏羊提供了优质饲草。”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员、青海省饲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首席专家徐成体介绍,希望通过该项目,进一步培育出适合本地的优质高产牧草,强化科技支撑,为畜牧业发展夯实基础。

  徐成体表示,通过该项目技术集成和引领带动示范,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和推广,提高苜蓿饲草种植规模,扩大草食畜舍饲比例,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实现草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保护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和资源,推动草牧业提质增效和发展。

  

  加工好每一块肉

  “我们的牛肉价格一斤在118元至218元。”陈永珑介绍,这里生产的牛肉价格之所以高出市场价几倍的原因在于从种到育再到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生态、健康,致力于发展绿色健康的生态高端牛肉。

  在生产端,从活牛的接收、屠宰,到排酸处理、智能化分割剔骨,需要经过多道环节,且肉牛养殖和生产过程做到了可追溯,可以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

  在销售端,企业与邮政、顺丰等公司合作,形成一条覆盖全国、点对点服务上门的完整销售通道,产品的综合竞争力随之提高,为市场拓展带来信任溢价。

  陈永珑告诉记者,为了保障产品在生产加工环节实现绿色无污染,企业不惜成本,将活体牛运输到雨润集团的生产线上进行屠宰加工。目前,企业已实现“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加工”的模式,以此更好地保障肉食品品质。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口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安全有保障的高品高端肉类产品。公司开发出的“战斧牛排”“牛小排”“西冷牛排”“上脑”“牛腩”等各类牛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已经与中国信达等企业达成订购意向,订单在5万斤左右。

  从田间地头的一株草,到牛棚里的一头牛,再到餐桌上的一块肉,通过这种高效高质的“种养加”发展模式,公司不仅拓宽了扶贫面,带动了周边农户2000余人实现就业脱贫,也由此开辟了青海东部农业区“饲草+肉牛+高效”的循环生态养殖模式,为乐都区现代生态牧场迈向高质量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