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1版:版名:要闻 日期:20210913
“五化”联动谱新篇 鲜食玫瑰产业促农增收 让农民和市民两头都得实惠 风好再扬帆 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 青海:22项措施助草原生态良好牧民增收双赢 甘肃:统筹发展推动乡村治理取得新成效 线上法官进村,服务触手可及
  0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五化”联动谱新篇
· 鲜食玫瑰产业促农增收
· 让农民和市民两头都得实惠
· 风好再扬帆
· 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
· 青海:22项措施助草原生态良好牧民增收双赢
· 甘肃:统筹发展推动乡村治理取得新成效
· 线上法官进村,服务触手可及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9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青海:22项措施助草原生态良好牧民增收双赢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近日,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青海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青海省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形成了22项具体措施,这也是近20年来青海省政府出台的草原保护修复方面的重大政策措施。

  据悉,青海省大部分地区是草原牧区,草原既承载着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固碳减排、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生态功能,具有强大的生态价值,而且是全省百万牧民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生产资料,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阵地,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草原保护修复不能离开利用谈保护,特别是在当前青海牧区二三产业尚不发达,牧民收入主要依靠以草原为基础的草地畜牧业的情况下,更要注重草原的生态属性和增收致富功能。

  《若干措施》在推动牧区民生改善、促进农牧民增收上有何安排?据悉,下一步,青海将通过落实以草定畜、合理利用草原,发展草牧业,引导生产方式发生转变,保障全省现有牲畜饲草供给,支撑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实现草原生态良好和牧民增收致富的双赢。以家庭牧场、合作牧场、饲草基地等建立休闲康养场所,发展地方旅游康养产业,转移富余劳动力,实现转产转业,增加收入。特别是通过创建国家草原自然公园,鼓励牧民参与经营、服务生态旅游、兴办农牧家乐、加工销售农畜产品等就地解决就业,拓展增收渠道。

  另外,青海将通过引导农牧民承担草原管护,参与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等增加收入,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目前,全省设有草原生态管护岗位4万余个,年管护补助总额达到9亿多元,年人均管护补助达2万多元。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工程项目,带动和培育了全省草原生态修复队伍350多支,有机肥厂家50家蓬勃发展,每年吸纳参与草原生态建设的牧民有2万余人。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