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3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10824
新疆小麦面积、总产、单产三增是如何实现的? 黑龙江兰西县强村富民招数多 图片新闻 山海同心耕耘田园锦绣 国家“十四五”规划宣讲团系列活动在港启动 全国妇联授予李桓英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山西构建帮扶体系防止返贫 山东聊城:用民间艺术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0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新疆小麦面积、总产、单产三增是如何实现的?
· 黑龙江兰西县强村富民招数多
· 图片新闻
· 山海同心耕耘田园锦绣
· 国家“十四五”规划宣讲团系列活动在港启动
· 全国妇联授予李桓英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 山西构建帮扶体系防止返贫
· 山东聊城:用民间艺术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8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疆小麦面积、总产、单产三增是如何实现的?

刘毅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道忠

  今年,新疆夏粮再获丰收,小麦生产呈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的良好形势。全区粮食生产特别是小麦生产基础更牢、质量更优,为全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补贴到位,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6月以来,新疆冬小麦由南向北陆续开镰收获,拉开了夏粮丰收的序幕,增产又丰收成为2021年夏收最生动的写照。

  今年,全区在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上持续发力,推进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稳定小麦特别是冬小麦生产,通过下达一揽子政策,积极引导以增加粮食生产为主的种植结构调整,确保种植面积不减、产量不降。全区在保证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疆农业农村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

  “今年,我家种了15亩小麦,总产量超过4000公斤,能有一笔不错的收入。”8月22日,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铁木热克村村民努尔日古丽·艾力说。如今,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补贴等多项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她家种植小麦的收入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2021年,全区提前下拨小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8.29亿元,及时落实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3.68亿元,为夏粮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新疆夏粮种植面积1708.95万亩,比上年增长6.2%,预计产量达628.10万吨,同比增长7.7%,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为全年农业丰收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育种创新,连续刷新单产纪录

  7月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传出喜讯,由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奇台农场联合创建的滴灌冬小麦高产示范田实现亩产冬小麦858.72公斤,“新冬52号”优质冬小麦刷新新疆冬小麦最高单产纪录。

  8月初,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再传喜讯,由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优质强筋春小麦“新春37号”,以亩产708.5公斤的成绩刷新了已保持11年的全区优质春小麦单产纪录。

  在不断刷新最高单产纪录的同时,经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实打验收,2021年,伊犁河谷冬小麦最高单产达790公斤/亩,喀什地区最高单产达740公斤/亩,阿克苏地区最高单产达840公斤/亩。不同生态区域小麦增产潜力被不断挖掘,全区小麦单产预计达372.1公斤/亩,较上年增加9.1公斤。

  今年以来,新疆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推进粮食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和提纯复壮工作,持续抓好自治区“4个百万亩”制种基地建设,完成12个地(州)71个县(市、区)389个乡(镇)1413个村的528万亩拟划定制种田的入库、上图工作,推动出台《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激活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关键作用。

  最高单产刷新纪录,平均单产稳定提升,既是2021年全区粮食生产的亮点,也是新疆粮食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的有力印证。

  

  技术升级,让种粮省时省力还高产

  单产总产持续提升的背后,是新疆粮食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不断跃升。今年以来,全区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科技推广等项目重点向产粮区倾斜,确保粮食生产能力实现可持续增长。

  “过去单产达到550公斤的成绩算优秀,今天算及格。”奇台县西北湾镇柳树河子村粮农朱兵说。这些年,他家通过优化耕地质量、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措施,耕地产粮能力越来越高,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小麦生产已经实现全程机械化,跟过去完全不同了。”朱兵说,“过去小麦地浇水24小时离不开人,如今通过手机就能操作滴灌系统浇水施肥,省时省力还高产。”

  柳树河子村的变化在新疆粮食生产中并非个例。今年上半年,新疆农业农村部门将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与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在全区13个县市打造小麦、玉米高质高效生产基地,集成推广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种肥分离等“良种+良法”种植管理技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同时,全区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续建、新建高标准农田175.83万亩,新建项目开工率达50.31%,投入农业生产机具70.19万台(套),北斗导航无人驾驶耕种、无人机飞防等累计完成作业面积3621.8万亩次。一系列先进技术在粮食生产中得到推广,全区粮食安全底线筑得更牢,经济社会发展底气更足。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