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2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10821
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共圆伟大复兴梦想 加章村木瓜喜获丰收 “东方花都”的花香富农路 中宣部授予李桓英“时代楷模”称号 全国妇联追授孙丽美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鲁朗小镇的“美”与“变”
  0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共圆伟大复兴梦想
· 加章村木瓜喜获丰收
· “东方花都”的花香富农路
· 中宣部授予李桓英“时代楷模”称号
· 全国妇联追授孙丽美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 鲁朗小镇的“美”与“变”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8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鲁朗小镇的“美”与“变”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是西藏林芝市巴宜区的一个旅游小镇。凭借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貌,这里成了318国道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还称其为“一个美得让人不想家的地方”。

  这里的美景,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感受深刻。2013年,胡雄英随其供职的广东企业参加援藏工作,第一次来到鲁朗。“鲁朗美得真,美得纯,美得让人难以置信。”胡雄英回忆道,“只是,要开发旅游的话,这里的基础设施条件还有很大的差距。”

  时间,一晃就是3年。

  2016年,胡雄英作为广东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的正式援藏干部再次来到鲁朗,开展旅游小镇开发与建设工作。目前,他担任鲁朗景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负责鲁朗旅游小镇管理与运营工作。

  几年来,胡雄英和援藏工作队的同事、当地的干部群众一起守卫着鲁朗的“美”,一起推动鲁朗的“变”。鲁朗的“美”,有两层意思,一是自然之美,二是传统文化之美;鲁朗的“变”,也有两层意思,有当地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也有人居环境之变。

  正是有了这“美”与“变”的不断交融,才造就了如今一个崭新的鲁朗。

  “鲁朗的优势在自然之美、生态之美,要利用,前提是保护。”胡雄英说,“当时,不论是鲁朗旅游小镇的整体规划,还是部分设计,都一致遵循了这一原则。守好绿水青山,才能换来金山银山。”

  在雨中,在雾中,青山如黛,清朗明媚;在湖畔,在山间,牛马悠然,不知归处。这些如画的景致包裹着一座座工布民居,也怀抱着整个鲁朗小镇,让自然之美与传统文化之美相映成趣。

  胡雄英告诉记者,鲁朗小镇的酒店建筑、街道风貌、景观设计等既有现代感,又最大限度地增添了工布藏族传统文化元素,让传统与现代浑然一体,使鲁朗小镇韵味十足。

  鲁朗的“美”开始创造出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

  据了解,2019年,鲁朗小镇共接待游客82.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852.41万元;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小镇共接待游客58.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90.92万元;2021年1月至7月,游客已突破50万人次,收入接近6000万元。

  “要改变一个地方,先要转变这里人的思想观念。”这是援藏8年来,胡雄英最深的体会。他说,援藏工作像是为当地干部群众搭起了一座与外界沟通的桥梁,通过干部双向交流、基础教育提升等方式,加速他们对新鲜事物的认知与接受。

  扎西岗村村民巴登一家原先以放牧、种植为生,后来,在援藏工作队的鼓励与支持下发展民宿,如今已干得有声有色。几年下来,巴登经营民宿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眼界也越来越宽。2020年,巴登一家靠民宿、餐饮等,收入达到30万元。

  今年,巴登将自己的民宿进行了升级,将原来的8间客房增加到了16间,改造餐饮环境,石锅鸡、藏餐任由游客挑选……虽然投入不小,但巴登坚信,赚回来是早晚的事。

  目前在仅有62户农户的扎西岗村,民宿已经发展到了53家。从以前放牧、种地到如今吃上旅游饭,口袋鼓了,日子越过越好,很多村民都觉得像是在做梦一样。而这一切,得益于鲁朗小镇的“美”,更得益于这里的“变”。

  巴登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基础条件差,又脏又乱,路是土路,墙是灰墙,游客来了看看这环境,没几个人愿意留下来。不过,现在村里条件越来越好了,道路都硬化了,卫生环境也大变了样子。旅游旺季的时候,家家户户游客爆满。

  其实,在打造鲁朗旅游小镇之初,广东援藏工作队与当地政府就一并将改善小镇周边农村人居环境纳入了其中,包括村容村貌整治、村道建设、污水集中处理、垃圾转运、庭院风貌改造、厕所改造等。这一“变”,让鲁朗农牧民实现了宜居乐业。

  走进鲁朗小镇,穿行每一条街道;走进农舍民宿,感受每一处热情……这里是旅游小镇,也是幸福小镇。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