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教育培训 日期:20210820
贵州道真 “双培养”培育高素质农民 扬州大学 “技术培训大餐”让农民尝甜头 广西平武 培训课堂搬到工地上 图片新闻 上海青年农场主是这样“炼”成的 央地联创:“田间二维码”当场答疑解惑 安徽天长:多方培训帮教 赋能农民致富
  006版:教育培训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贵州道真 “双培养”培育高素质农民
· 扬州大学 “技术培训大餐”让农民尝甜头
· 广西平武 培训课堂搬到工地上
· 图片新闻
· 上海青年农场主是这样“炼”成的
· 央地联创:“田间二维码”当场答疑解惑
· 安徽天长:多方培训帮教 赋能农民致富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8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上海青年农场主是这样“炼”成的

倪东衍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颜旭

  

  

  上海青年农场主是这样“炼”成的

  

  上海市农业职业经理人首期培训班学员。 资料图

  “85后”“农二代”乔占的温室大棚种出的马兰头,在上海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农学专业毕业的刘永军研发出鱼菜共生系统,一平方米能产出芹菜16斤、生菜10.8斤,一个40立方米的圆桶产鱼量相当于一亩鱼塘;返乡创业的都市青年沈峰两个月销售大米35万公斤;退伍军人王印种出的绿叶菜,保障了上海市15万人口的供给……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上海青年农场主。

  2015年,原农业部联合教育部、团中央启动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上海市农广校迅速行动,积极探索青年农场主的培养模式、途径与方法。近年来,上海市郊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中涌现出一大批青年农业经营者,在农业中融入科技、文化创意理念,打造集观赏、娱乐、创意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新模式。他们活跃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成为带富一方的“领头雁”,开创了现代都市农业的新天地。

  不久前,在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市妇联联合主办,上海市农广校承办的“青年农场主进社区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上,来自上海9个涉农区的50多名青年农场主各自展示的招牌农产品和农旅资源,不仅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更是让农产品宣传、推介、销售和品牌打造有了新渠道。火热的场景激起了心中的好奇,记者深入上海市农广校和部分青年农场主基地,寻求青年农场主培养的“上海经验”。

  

  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如何引导和培育青年农场主是一个重大课题。“作为承担培养这支队伍的上海市农广校要担当怎样的角色,为青年农场主提供怎样的帮助……”一个个问题常常成为上海市农广校校长费强和学校干部、教师们思考与研讨的话题。上海土地资源少、人力成本高、产业规模有限,供需格局决定这里不适合“大水漫灌”,更适合“精准滴灌”,走“小而大”的精品路线,主打高品质、高附加值农产品。对了,绿叶菜就是一个好选择!“三天不见青,肚里冒火星”,绿叶菜是“菜篮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市民对绿叶菜尤为偏好。

  在对遴选的青年农场主学员调研时发现:来自9个涉农区的学员,有返乡务农的都市青年、退伍军人,有子承父业的“农二代”,也有带着资本涉足农业的成功人士,他们从事的产业涵盖了生产、销售、服务、农旅等农业全产业链。相较于传统农民,参训学员起点比较高,他们不仅学历水平高,也有较高的自主研学和相互协作能力。但对照现代农场主的要求看,他们虽形成了一定的经营规模,在创业眼界、发展思路、策略谋划、企业运作管理等方面还有所欠缺,缺少先进的发展理念和专业有效的手段方法。

  “结合都市产业发展现状、特点与学员的参训需求,学校明确职责,准确定位培养目标,青年农场主的培养工作才能有方向。”费强表示。学校的基本思路是:拓宽视野,提升能力;搭建平台,对接资源;提供资助,实现创业理想。在这一认识的指引下,上海市农广校大力推进青年农场主培养,长期蕴藏在农村中的培育需求像“干柴”一样,一经点燃就以燎原之势迅速铺开。

  “自2015年上海市青年农场主培训班启动以来,已培养各类优秀青年农场主500余人。”上海市农广校教师周松良介绍。这些青年农场主积极进取,他们中有党代表、人大代表,也有“全国十佳农民”,更有众多的各级劳模、“五一奖章”获得者;他们开拓创新,多人荣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大奖”;他们带富一方,多人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称号。

  “全国十佳农民”、第一期培训班学员李春风202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奖章,他是当地家喻户晓的“种粮状元”,同时带领周边农户由“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乔占2014年创办浦东新区第一家家庭农场,看到现代农业日新月异,他越发渴望新知识和新技能,并通过青年农场主平台的学习,马兰头标准化种植与品牌化发展大获成功。2018年,农场成为村党支部的延伸点,作为田间的一块红色阵地,采用党员与农户分片结对的方式,为周边农户提供产前种植结构调整、产中技术指导、产后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户的赞扬,并获得“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

  

  因材施教 分类培养——

  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青年农场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上海市农广校副校长黄辉认为。为了增强培养效果,该校制定了三年培养方案,第一年为教育培训阶段,第二第三年为创业孵化与后续跟踪服务阶段。

  在能力提升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课程,着重帮助学员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个人能力,让学员在未来创业发展中更具竞争力。在创业辅导环节,借助创业辅导专家的力量,从创业的底层逻辑分析开始,采用规范化的培训课程,训练学员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求适应自身的创业提升方法和商业运作模式,帮助学员完成创业项目设计。在展示评价环节,通过项目路演的形式相互交流、学习,并由专家、老师和学员共同对项目设计作出评价,帮助学员进一步完善设计,为项目落地实施打下基础。“同时,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在创业辅导环节,学校邀请投资咨询专家、专业的创业辅导团队,以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跟踪服务为重点,分产业、分类型培养青年农场主。”周松良表示。

  上海市青年农场主农业创业项目二等奖、第二届“青浦区青年英才”“农民田间学校校长”……这些标签都贴在了“80后”新农人刘永军的身上。走进刘永军的绿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可以见识到全新概念的农场是个什么模样:这里有培训室、农机库房、蔬菜加工车间;在鱼菜共生大棚里,见不到一粒泥土,水池内鱼翔浅底,池边的鹅卵石种植槽里,各种蔬菜长势喜人。“智能管理大棚,一块屏幕全部搞定。”刘永军介绍说。“你怎么想起搞鱼菜共生的?”“正是培训班上老师举的种养结合案例让我动了心。除了技术培训,还有农业补贴、资金扶持……”刘永军历数合作社一路成长得到的帮助。

  奉贤区第五届人大代表、第三期培训班学员沈峰,通过培训了解到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武天龙研究出适宜本地种植的油豆新品种,便诚邀武天龙到基地示范种植,并开设讲座向村民普及种植技术。青浦区创新创业十佳带头人、太来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印参加培训后,围绕“一棵菜”构建从一产到三产的完整产业链,用心经营和坚持“二产、三产反哺一产”,引进上海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了合作社专业化的步伐。

  

  走出去 请进来——

  在交流中拓展未来

  青年农场主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培训班期间的活动组织中,如何为学员创设更好的发展空间,是将培养工作引向深入的重要一环。

  “我曾经去过日本,精细化的农业种植、管理方式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荣获浦东新区帼农星光奖的家庭农场主黄生飞说,参观回来后,农场经营模式发生了变化,从“卖稻谷”向“卖大米”“卖米酒”“卖体验”转变。宝熠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许保均赴各地学习、考察,取长补短,花卉种植从单一的非洲菊发展至十多个种类,包括部分国内独家品种,掌握了定价话语权,在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

  “同学们有激情,有扎实的基础,有广博的知识,大家经常聚在一起为一个问题而着迷,我们相互之间更加了解对方的产品,对区域品牌也更熟悉,我家的产品卖完了,可以卖他家的,主动寻求合作,共享客户流量。”第三期培训班学员蒋克斋说。

  上海市农广校通过组织针对产品、技术、渠道等各种主题的交流活动,把全市各期的青年农场主融合起来;编写《青年农场主产品与服务资源手册》,把青年农场主的产业资源聚合起来;与长三角各地、黑龙江、云南、广西、吉林乃至在全国更大范围建立合作机制,组织开展各地学员间互访、对接,把各自的信息、产品、资源、渠道汇集起来;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选派学员赴台湾地区、日本、法国等农业发达地区与国家考察交流,把学员的眼界与思路拓展开来。

  “在青年农场主培养过程中,我们多方搭台,满足学员成长需求,密切加强与政府、媒体、企业合作。通过举办演讲大赛、路演活动、创业大赛、农产品展销、技能大赛等各种有影响力的活动,把‘青年农场主’这一群体推向社会。”费强介绍,“既为学员们创设了良好的锻炼机会,又展现了新时代‘新农人’的风采风貌。”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