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潭江镇银溪村委办公室,一场抗旱保绿护茶促产的村“两委”茶叶生产调度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针对今年夏季高温少雨、茶园病虫害明显增加、茶叶枯黄脱落严重现象,需对茶园茶树施用有机肥,来保绿稳产抗旱,提高贫困茶农茶叶生产的抗旱防灾能力,拟申请在今年新增市级涉农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为22户贫困茶农购买茶树有机肥,抢在今年‘龙舟水’之前喷施到茶园,确保贫困茶农茶园抗旱防灾管理到位,以防旱情灾害影响茶叶品质。”驻村第一书记杨万红提出的意见得到村“两委”干部和脱贫茶农代表的认可。这也是梅州市分公司驻村工作队助推贫困茶农实现持续发展“扶一程、帮一把”又一实招。
自驻村工作队2019年驻村以来,助推贫困茶农实现持续发展,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帮扶原贫困茶农增收稳收、实现茶叶扶贫产业发展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去年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期间,驻村工作队与原贫困茶农吃住在一起,春寒料峭中帮扶采摘茶叶、联系雇工、茶园防疫,抢摘抢收春茶。2020年6月20日,22户茶农、93名村民全都实现光荣脱贫,退出贫困序列,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上半年22户脱贫茶农家庭依托茶叶种植,收入均突破10万元大关,脱贫茶农人均收入突破2万余元,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是梅州市分公司积极践行绿色帮扶新理念,助推脱贫茶农实现持续发展的“邮”幸福。
手工采茶做茶虽然是银溪村茶农的传统工艺,但是所加工出来的茶叶品相品质不高,往往以较低的价格当作半成品卖给潮汕地区的茶商,茶农收益没有实现利益最大化。为提高脱贫茶农的制茶工艺,提高茶叶品质和效益,助推脱贫茶农实现持续发展。梅州市分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共同商讨、达成共识,决定由梅州市分公司出资22万元,为22户脱贫茶农统一购置制茶3箱电烤箱、茶叶杀青机、制茶摇青机、晒茶茶笼等一批茶叶加工机械,彻底改变脱贫茶农沿袭世代的茶叶加工工艺,全面推进脱贫茶农茶叶加工的工艺技改。
新设备、新工艺的投入使用,使脱贫茶农在茶叶深度加工、品牌制作、标准工艺上实现了大的飞跃,通过机械加工出来的茶叶不但茶色亮丽、品相均匀,而且从单一的半成品生产拓展到品牌加工,可生产出大乌叶、鸭屎香、白玉兰、芝兰香、单纵、宋种等12种的品牌茶叶。村委会计廖荣定给大伙儿算了一笔账,茶叶加工的工艺技改使脱贫茶农的卖茶收益同比增长30%以上。同时,通过机械加工也大大地节约了脱贫茶农的人工成本,户均减少了3000元左右的制茶劳力成本,提高了茶叶收益的含金量。在绿色环保方面,也取得明显改观,以往脱贫茶农用柴火焙烤茶叶的大烟囱再也不冒白烟,取而代之的是高效干净的茶叶电烤箱。
银溪百年古树茶,藏在深山无人识。
这是梅州市分公司驻村工作队进村帮扶以来的一大苦恼,今春茶采摘上市,由于受市场行情的影响,银溪村的茶叶一度滞销,清明节前进村收购银溪古树茶的潮汕茶商寥寥无几。面对眼前茶叶市场销售的不利因素,为助推脱贫茶农实现持续发展,梅州市分公司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共商共议,提出拓展贫困茶农茶叶销售渠道,采取“线上+线下”电商销售相结合、“代营+直销”相推进、扶贫消费相叠加的办法,多措并举助推脱贫茶农化危为机,增收增效。
酒好也怕巷子深,好酒也得勤吆喝!驻村第一书记杨万红和驻村员范凯涛充分利用休假和办事的机会,随身携带脱贫茶农精心加工制作的茶叶,深入到梅州茶叶市场、茶叶销售店,推销“银溪古树茶”,搭建脱贫茶农茶叶销售的新渠道、新平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杨万红、范凯涛的营销推介下,在梅州市区、河源市区、梅县区为银溪村22户贫困茶农找到了“结对帮扶”的代理代销店、直销店。据预测,每年可帮贫困茶农通过实体店销售茶叶6000斤以上。同时,梅州市分公司渠道部门,积极牵线搭桥、穿针引线,通过消费扶贫的方式,销售贫困茶农的茶叶220斤,实现营销收入2.4万元。
为有源头活水来。脱贫茶农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稳步发展,不断提高规模和效益,走一条持续发展之路。梅州市分公司扶贫工作队认为金融扶贫是推进脱贫奔小康、持续发展的“稳定器”。于是,针对茶园规模扩展意愿强、但手头缺少资金的5户贫困茶农,梅州市邮政分公司的驻村扶贫队积极主动伸出援手,做好金融扶贫信贷的各项工作,协助办理合计20万元的邮储银行金融扶贫信贷资金,真正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