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社会工作系师生与闫洼村留守儿童展开交流。
“看了妈妈手机里的照片,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要坐着飞机,去看那人人称赞的美丽西湖。”这是留守儿童李旭阳的梦想,她是小学六年级学生,父母在浙江杭州务工,她和弟弟妹妹在家上学。她对杭州的认知和对妈妈的思念,只能通过手机传达。
书写梦想,能激发孩子学习内生动力。近日,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师生赴河南省泌阳县闫洼村开展社会工作教育帮扶活动,“书写梦想”是其关爱服务活动的一部分。
自从2017年社会工作教育界启动实施“社会工作教育对口扶贫计划”以来,郑州大学社会工作系就以“教育扶困,情扬闫洼,郑大社工在行动”项目为抓手,定期组织师生到闫洼村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
近年来,郑州大学社会工作系师生致力于在闫洼村开展农村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小组学习活动,以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升儿童心理素质和抗逆力,促进困难儿童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幸福和谐。同时,让贫困儿童、留守儿童能够体验较为先进的教育方法,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将阳光洒进孩子们的心底。
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面临一个问题:我是谁?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自我认知发展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形象的言语描述比较抽象,但用笔画在纸上,就会具体起来。为了启发闫洼村的小朋友们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自我,悦纳自己与他人,郑州大学社会工作系的师生们组织小朋友开展了“我的自画像”活动。
“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盘着高高的发髻,穿着一身颜色鲜明的蓝色小裙子,站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手中握着一把色彩斑斓的气球开怀大笑。”这是12岁小女孩李旭阳的自画像,一个落落大方、积极乐观的女生形象跃然纸上,从手中五彩缤纷的气球到阳光灿烂的人物神情,她的自画像让人心生暖意。
“每天早上太阳出来了,我跟着我爷爷一起下地干活,爷爷在麦田里除草。”11岁的吕怡晓拿着自画像说,“这是我放暑假每天早上要做的事情,家里只有我和爷爷奶奶,但爷爷说我力气太小了,让我站在树边等他。”
有的小朋友能清楚地描绘出自画像,但有的小朋友却无从下手,10岁的刘铭翔问:“老师,我可不可以不画,我不知道怎么画。”
这时,社会工作系的学生志愿者张潇耐心地帮助他,“好,我知道了,咱俩一起来画,你是不是脑袋圆圆的,头发短短的,眼睛小小的,老是抿着嘴笑,穿着蓝色的上衣和黑色的裤子?”刘铭翔不住地点头,和大哥哥一起完成了自己的自画像。
通过自画像这样一种独特方式来展示自我,启发小朋友们的自我认知,这种教学目的是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接纳自己,幸福快乐地成长。
你是某个人生命拼图中的一小块,也许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儿,但请记住:没有你,他们的生命是不完整的。
7月10日这一天,郑州大学社会工作系师生开始了新一天的儿童教育关爱活动。为了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师生们为孩子们设计了拼图活动。120块零乱的拼图,对孩子们的耐心和智力都是一种考验。
8岁的刘铭翔与他的小伙伴王钇蔺一起挑战一副奥特曼拼图,不得不说,这一副拼图可不好拼。两个小伙伴绞尽脑汁,尝试了多种方法,从整体出发,从边缘逐渐往里拼,或把拼图上的人物单独拎出来拼,到后面,其余的小朋友都陆陆续续拼好了,两个小伙伴还没有完成,开始焦急起来。
“没事,不急,我们慢慢拼,这拼图确实比较难。”学生志愿者黄彦豪的手轻轻地搭在刘铭翔的肩上,给予他们鼓励。两颗焦躁的心恢复平静,继续认真观察思考。
“有没有其他小伙伴愿意加入他们,一起完成这幅拼图呢?”学生志愿者任泓瑾话音刚落,其他小朋友热情加入,你找这个,我找那个,很快,他们便有了明确分工,拼图速度逐渐加快。当最后一块拼图填补了它应有的空隙时,小朋友兴奋地说:“好耶,我们完成了!”
“这次拼图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认识了新的朋友。”刘铭翔说,“我喜欢奥特曼,希望我也能像奥特曼一样强大,保护我的弟弟妹妹,保护我的朋友。”
老师对孩子们说道:“人生的旅程就像一块块拼图,你所遇到的人,所经历的事,都是你人生拼图里不可或缺的色彩,愿你以后健康成长,就像填补拼图一样,总有一天能填补你的梦。”
“长得漂亮、性格温柔、学习好、写作业认真、喜欢交朋友……”这是“优点轰炸”环节中,小组成员们对李旭阳的评价。听到小伙伴们说着自己的优点,这个淳朴文静的小姑娘害羞地垂下头,眼神里透露出藏不住的喜悦。
“那我们看看李旭阳在纸上写了自己的哪些优点好不好?”学生志愿者詹凤亭打开李旭阳写的纸条。小组成员们哄堂大笑,原来上面写着“吃得多,能干活儿,爱学习”。
“我爸妈都在杭州打工,家里光靠爷爷奶奶不中,我得和我大姐帮着家里干活,照顾弟弟妹妹。我吃得多,吃得多才能不生病,长身体,有力气保护家里人。我很爱学习,在班里成绩中上等,但我想再加把劲儿,考到前几名,争取下学期拿奖状,给我弟弟妹妹做榜样。”李旭阳说。
小组里像李旭阳一样,把“能吃”“能干活儿”当作优点的小朋友还有不少。11岁的李志远也是其中之一,他说:“男子汉就要吃饱有力气,帮助家里下地务农,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
优点大轰炸,大家夸一夸。让小伙伴们发现每位成员身上的闪光点,多角度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起孩子们的自信心。
在村庄的6天时间里,郑州大学师生还为孩子们开展了“记名字游戏”“未来的家园”“认识一棵玉米”等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希望和自信的种子。最后,小分队师生还为孩子们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了扉页写着祝福的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