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7版:版名: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日期:20210716
升级产业链 夯实振兴路 延长产业链夯实帮扶基础 图片新闻 “大家富了才算富” 广西实施“三纳入三帮扶三服务”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 甘肃政协系统 举办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回顾展 中国扶贫基金会 启动2021年“活水计划”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 强化助残防返贫机制 安徽凤台县 开展脱贫攻坚成果春季大排查
  007版: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升级产业链 夯实振兴路
· 延长产业链夯实帮扶基础
· 图片新闻
· “大家富了才算富”
· 广西实施“三纳入三帮扶三服务”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
· 甘肃政协系统 举办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回顾展
· 中国扶贫基金会 启动2021年“活水计划”
·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 强化助残防返贫机制
· 安徽凤台县 开展脱贫攻坚成果春季大排查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7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家富了才算富”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获得者旦正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姚媛

  “一家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这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致富带头人旦正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乍一看去,旦正和千千万万的牧民群众一样,身穿典型的藏族服饰,脸庞被高原的阳光晒得黝黑发红,说起话来总挂着朴实的笑容。这个从江千乡恰曲纳村走出来的牧民孩子,凭借自己的努力拼搏,从逆境中打拼出一份亮堂堂的家业,还带动一大批乡亲,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为当地的脱贫攻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江千乡海拔在4000米以上,放牧是当地牧民祖祖辈辈主要的谋生方式。旦正出生于1979年,早年父母先后去世,家里一贫如洗,他与4个年幼的弟妹相依为命。靠着政府的救济和亲戚们的帮助,一家五口勉强度日。

  2013年,国家决定开工建设德马高速(花石峡至久治),一向敢闯敢干的旦正觉得,机会来了。旦正向亲戚朋友借了2万元,在江千至大武隧道施工处建了一个彩钢房,经营小卖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小卖部的生意打理得红红火火。

  一来二去,工程项目部负责人看中了这个勤劳、正直的小伙子。公路施工过程中,会有一些零散的小工程,如捡石子、铺草皮等,大施工队通常看不上,不愿接这些活;由于海拔高,条件艰苦,外地的小施工队也不愿意来。负责人问旦正:“开小卖部也不是长久之计,愿不愿意到公路上来打工?”旦正欣然同意。

  高原牧民一直以放牧为生,习惯了闲散自在的生活,想说服动员他们迈出这第一步,到工地打工挣钱谈何容易。旦正反复给身边的牧民乡亲做工作,慢慢组织起了一支20-30人的务工队。

  曲参是最早加入务工队的。如今,距离他第一次跟着旦正干活,已经过去7年了。曲参家有三个孩子,生活一度很拮据,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工程队干活,每天可保证收入200元。一年下来,曲参能有三四万元的收入。

  参巴加也是务工队的一员。他告诉记者,务工队每年“五一”至“十一”施工,到了冬天他再去打个零工,一年能有4万-5万元收入。

  工程务工改变了大家的生活,周边牧民百姓看在眼里,纷纷主动找到旦正,要求加入施工队。

  由于旦正的务工队干活踏实负责,不管大活小活不挑不拣,总是及时承接,项目验收时也是一次通过,工程项目部也愿意把工程优先交给旦正来做。就这样,如同“滚雪球”般,旦正的务工队规模越来越大,累计用工300多人次,工资收入总计400多万元。

  江千乡党委书记塔松说:“恰曲纳村原本是全乡最贫困的村之一,是旦正把老百姓动员起来,激发出了内生动力。”在务工队中,很多人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因此,每到发工资的时节,乡里还特意要安排两个人帮忙。可正是在旦正的带动下,这些牧民群众现在都摘下了贫困帽,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

  “以前拿着鞭子放牧,现在拿着铁钎干活。”旦正形容这样的转变。记者看着旦正递来的一张张照片,上面记录着他们施工时的点点滴滴。在一张照片中,旦正生病了,正拎着吊瓶打点滴,却仍然在山上的工地上坚持;另一张照片里,务工队员们正在一片皑皑白雪的工地上作业。可以看出,很多施工的地方地处高海拔的高原,气候恶劣、条件艰苦,但他们苦中作乐,克服种种困难,既为国家修通公路作出贡献,也修通了自己的“致富路”。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