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4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10709
信念的力量指引胜利 人民音乐家吕其明:把一生融入这面“红旗” 择一事终一生 只为龙江稻花飘香 新征程上,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继往开来再立新功 2020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对外发布
  0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信念的力量指引胜利
· 人民音乐家吕其明:把一生融入这面“红旗”
· 择一事终一生 只为龙江稻花飘香
· 新征程上,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继往开来再立新功
· 2020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对外发布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7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人民音乐家吕其明:把一生融入这面“红旗”

新华社记者 许晓青

  6月29日,伴着自己谱写的《红旗颂》乐曲,91岁高龄的人民音乐家吕其明步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当时内心无比激动!多么熟悉的音乐,在建党百年时庄严奏响!”鹤发童颜的他沉稳地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的红毯上,微笑着向周围挥手致意。

  

  《红旗颂》这样“炼”成

  

  【35岁首创,54载磨砺】

  中国北京,天安门城楼,风展红旗如画。

  为了创作,他到造船厂生产一线体验生活,看到新中国建设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他豪情万丈,为《红旗颂》又增添了奋发有力的进行曲节奏。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红旗颂》首演54年后,最终宣布定稿。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吕其明是新中国培养的首批杰出交响乐作曲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电影音乐创作和配乐工作者。从拉小提琴,到掌握多门乐器,成为作曲家,尽管精通西洋交响乐,吕其明始终坚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红色基因化作“音乐密码”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对吕其明来说,这也是激励他不断创作的“音乐密码”。

  

  【15岁在老乡家昏暗的油灯下入党】

  1945年的一个夏夜,在新四军某师驻扎地,在老乡家昏暗的油灯下,吕其明与另外两名少年一同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对着因陋就简自制而成的一面党旗庄严宣誓,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一直觉得我是幸存者,我更要坚持下去,为党和人民办事,一辈子就是创作音乐,给老百姓听。”他说。

  

  【《红旗颂》中也有对父亲的思念】

  影响吕其明一生走革命道路的不仅是英年早逝的同伴,更重要的是他的父亲、革命烈士吕惠生。“父亲把一生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红旗颂》讴歌党和人民,讴歌先烈,其中也有对我父亲的思念。”吕其明说。

  

  英雄的“红旗”再出发

  

  【活到老,奉献到老】

  在吕其明眼中,搞艺术要有奉献精神。多年前,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邀请他为纪念馆谱曲,他毫不犹豫接受了“任务”。他以一个普通党员和文艺工作者的身份,到纪念馆瞻仰学习,坚持每天写作十几个小时,半年后《雨花祭》诞生。

  

  【《红旗颂》管乐版问世】

  “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据说全国有上万支业余铜管乐队正在翘首期盼我们这本《红旗颂》管乐版总谱和分谱,还要配录整首曲目,这很重要。”吕其明在“七一”前夕告诉记者。“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为党和人民创作!”老人眼中透出坚毅和执着。

  据新华社上海7月7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