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社会保障 日期:20210626
贵州天柱 为民办实事 幸福暖人心 湖北襄阳襄城区 社保惠民政策进万家 河南宁陵 资助政策进课堂 四川阆中 举办为农村困境儿童献爱心公益活动 给白内障患者一个清晰的世界 掌上办好 一次办成 安徽庐江:营造温馨家园,关爱留守儿童
  006版:社会保障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贵州天柱 为民办实事 幸福暖人心
· 湖北襄阳襄城区 社保惠民政策进万家
· 河南宁陵 资助政策进课堂
· 四川阆中 举办为农村困境儿童献爱心公益活动
· 给白内障患者一个清晰的世界
· 掌上办好 一次办成
· 安徽庐江:营造温馨家园,关爱留守儿童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6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光明扶贫工程3年累计救治白内障患者150万人,“十四五”期间计划救治100万人次以上农村低收入患者——

给白内障患者一个清晰的世界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保群

  

  

  给白内障患者一个清晰的世界

  

  陈福文在茶陵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接受详细检查。 蔡晓磊 摄

  健康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而眼健康是全民大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眼健康问题不仅关乎个体的一生,也关乎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环境。在我国,白内障是首位致盲眼病,50岁至60岁相关性白内障发病率为60%至70%,70岁以上达到了80%。很多低收入家庭的老人患上白内障后,不但失去劳动能力,而且需要家人照顾,对他们进行及时救治,可以有效恢复和解放这些家庭的劳动力。

  复明一人,幸福一家。“视”关一生,亟须行动。2017年7月,原国务院扶贫办(现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现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光明扶贫工程”工作方案》,于2018年3月启动“光明扶贫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组织实施该项目。3年来,累计救治白内障患者150万人。

  近日,原项目更名为“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将重点面向三农、面向基层、突出中西部、突出困难群体,做成规范化、信息化、透明化的健康公益项目,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每年救治补助20万农村低收入白内障患者,5年达到救治100万人次以上的目标。

  

  创新项目实施新模式

  陕西省米脂县龙镇寨山村的张福连在病房里走来走去,看来看去,喜笑颜开。“我已经患白内障多年,平时行动都需要家人照顾。现在左眼看什么都清楚了,过段时间再来做右眼。看得见东西,回去干啥都不愁了。”

  榆林市中医医院的医生介绍,老人术前双眼视力分别为0.04、0.08,近乎失明,左眼术后视力恢复到了0.6。张福连之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担保住院不用交一分钱,手术费用5600元,各项报销后自费部分为1530元,“光明扶贫工程”项目补贴了1500元,患者只需自费30元,医院还为患者提供60元交通费,患者基本不用花钱。

  据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副会长李守山介绍,各地卫健部门会同扶贫部门,为符合救治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白内障患者建立台账,进行动态追踪和销号式救治管理。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会同中国扶贫基金会、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地方卫健、扶贫等部门组织实施救治。在这些医院接受救治的建档立卡贫困白内障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对手术费中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补充保险报销或补贴后的个人自付部分,按照每例手术上限1500元的标准实施救助。

  定点医院的选择也有讲究。为方便患者就诊,原则上设置在县级医院,除设置眼科外,还应当设置麻醉科,并具有一定医疗应急抢救能力。县级医院不完全具备白内障手术条件时,可以与地市级三级综合医院或眼科专科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县级医院完全不具备诊疗条件的,可以将地市级三级综合医院或眼科专科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应属于医保定点医院。

  由此,“政府主导、项目管理、定点手术、慈善兜底、免费救治”的工作新模式逐渐生成并成熟。项目实施以来,救治贫困白内障患者比例逐年提升,部分地区定点医院补充自筹经费进行二次救助,基本实现了免费救治。“光明扶贫工程”也成为我国救治白内障患者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项目,荣获2020年民政部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

  

  汇聚多方力量主动作为

  “我以为这辈子不会再看得见了,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爱尔眼科让我重获光明!”湖南省茶陵县芙江村村民陈福文拿着锦旗,激动地拉着医护人员的手说,“今天我代表全家来感谢医院和医生。”

  2020年11月,茶陵爱尔眼科医疗队开展“光明扶贫工程”送医下乡,初步确认陈福文患有白内障,之后在医院对其实施手术,第二天他的视力便从0.3恢复到了0.8。之前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地处偏远,行动不便,陈福文的病情一再延误。送医下乡的行动不仅让他享受了看病的便利,还打消了对后续医疗费用的顾虑。自从他复明后,生活能够自理,笼罩在这个家庭的阴云散去,日子也有了盼头。

  像陈福文这样得到救助的人还很多,自“光明扶贫工程”项目启动以来,已有125家爱尔眼科医院成为项目定点医疗机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白内障手术2.2万余台。

  一些爱心企业的捐赠,成为推动“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持续开展的重要动力。广东国强公益基金会一直以来都给予大力支持,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华夏眼科医院集团和亮睛眼科医生集团都给予了捐赠。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各地制定了完善白内障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相关指标,组建白内障临床诊疗专家组,对定点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开展业务培训、考核评价等工作。

  在有效组织医疗救治工作方面,各地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动村医、专干、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基层卫生人员,做好困难群众的筛查、有计划地组织就医等。现已有数万名志愿服务人员参与“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

  政府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定点医院提供充足救治力量保证救治效果、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持续鼎力支持、志愿帮扶热心加盟,共同为中西部农村白内障患者复明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并营造了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

  

  阳光救助打造长效机制

  2020年下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受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委托,承担了“光明扶贫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的评估工作。评估内容围绕该项目实施进展及经验、效果评价、后脱贫攻坚时期低收入人口白内障救治策略与建议等内容开展。

  2021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兆芳在“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全国爱眼日座谈会上,介绍了“光明扶贫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的评估结果:

  截至2020年底,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在中国社会扶贫网募集项目资金,共筹集资金1.2亿余元;在全国22个省份的贫困地区确定1616家定点医院,已累计救助建档立卡贫困患者30.3万余人;到2020年已救治85%的建档立卡贫困白内障患者,减轻了约20%左右的患者就医经济负担;贫困白内障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对术后视力恢复的满意度超过90%;促进了定点医疗机构眼科能力提升和学科发展,患者就医积极性提高。

  本次评估也对项目的持续推进提出了一些建议:在《乡村振兴促进法》框架下,将项目扩大到低保、五保和城乡低收入人群,将支持范围扩大到眼底筛查和白内障相关疾病治疗;加强部门协作管理,落实责任;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定点医院参与积极性;加强定点医院眼科能力建设,提升白内障手术后期效果等。

  为了持续维护好这个信息公开、阳光救助的平台,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将获得项目补贴的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低收入患者在中国社会扶贫网公示,同时,也将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捐款使用情况和效果反馈给捐赠人,接受社会监督。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