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智异山河东郡的传统茶农业拥有超过1200年的历史,古老的茶树、茶园的岩石与山坡的石缝相融合的自然景观,为河东茶农业系统提供差异化与生物多样性。
为了管理茶园,当地采用直接以草代替肥料的“草施肥方式”与在土地上播撒茶副产物的方式,从而防止土壤酸化、水分蒸发、有机物流失。这也是河东郡传统茶农业独有的特点。
作为韩国栽培茶发源地及传统手工茶生产地的河东郡花开地区,被海拔1200米以上的智异山环绕,南部有蟾津江与花开川相汇,气候多雾潮湿。在茶叶生产时期,昼夜温差大,是具有最佳栽培环境的天赐之地。
河东郡花开地区的传统茶产业1200多年来适应了当地贫瘠的山地环境,其特点是将人为干预降到最低的传统茶园栽培管理模式,即收集人工采摘的叶片与落叶和山野草一同用做环保堆肥的草施肥,以最低限度的管理来完成传统茶生产模式。因此,作为智异山地区生物的栖息地,同时生长于岩石和石缝中的茶树,与山体和谐相融,体现了自然纯粹的粗犷韵味和野性之美。
延续千年的河东传统茶产业,有蟾津江边朦胧的雾气,还飘散着茶园泥土的芬芳,不仅拥有宜人的自然环境,而且作为生计手段,直接与当地居民的生活共存,因此保留了多种文献和口传民谣、生活风俗,形成了地区固有的文化认同感。
雀舌是河东郡地区长期制作的发酵茶,特指红茶。在河东郡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雀舌不仅用于饮用,还常用于治疗腹痛、头痛、哮喘等各种疾病,是家庭常备药物。雀舌茶以其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与优质的口感,在2016年被国际慢食协会评为“味之方舟”。
河东传统茶产业为保证手工采摘叶片,特组建居民合作共同体“互助社团”,来确保劳动力,以维持传统的茶农法。目前,互助社团与茶产业相连接,发展成为以地区为单位的共同生产、共同管理系统。
每年4月,河东郡的茶农在始培地举行祈愿一年丰收的丰茶祭,还保留着将谷雨前摘下的新茶献给佛祖的献茶文化。每年5月在河东野生茶庆典上举行献茶礼重演活动。
流传1200多年的炒茶文化,完整地保留着茶的醇香和丰厚口感,现已成为游客体验观光项目,是居民收入来源之一。
作为影响居民收入的出口渠道,2020年河东郡在绿茶类食品加工领域达成约62亿韩元(547万美元)的出口业绩。向星巴克等国际企业销售绿茶粉及相关产品的订单不断增多,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大大助力即将举办的河东世界茶博览会。此外,河东传统茶产业在国内连续3年被评为“消费者评选的最佳品牌大奖”。
此外,河东郡花开地区自1200多年前就建有双溪寺、七佛寺等许多寺庙。寺庙僧人和花开居民一起建设茶园,共享和传承花开地区独有的茶产业知识体系。佛教文化如此繁盛的地区结构,是延续地区内自生茶园、传承制作手工茶的重要因素。
自大廉公从中国唐朝带回茶树种子开启韩国的茶历史,再到即将举办2022年河东世界茶博览会,韩国庆尚南道河东郡,可以说为引领世界茶文化及茶产业的传承打下基础。
利于世界茶文化产业振兴,并旨在成为世界茶叶交流中心的河东世界茶博览会将于2022年5月在韩国庆尚南道河东郡、昌原市、金海市等庆南一带举行,主题为“自然的香气、健康的未来、茶”。届时将有来自十多个国家的茶界代表参会。
此次2022年河东世界茶博览会,由10个展馆100多个项目组成,是在茶领域首次被认定为韩国政府的官方国际活动。当地正努力将此次茶博会打造成智能博览会,以期更好地展示河东野生茶1200年的历史文化,为全球茶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韩国河东郡厅特化产业科农业遗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