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盛开的地方,常有携手同行的故事。
阳春三月,北京平谷变身“桃花海”,22万亩桃园尽染粉红。日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平谷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对标国际一流,高标准共同推动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
这是一次院区合作的再出发。在前期合作基础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将固化在保种育种、科研攻关、示范转化、机制创新等领域的科技合作,并从成立专家智库团队、推进大桃产业提质增效、突出专家院士带动作用、共建科技创新与示范基地等方面着手,为平谷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桃园结义谋创新。如今,“桃花海”里又多了一段合作创新的故事,并被这里的人们传颂。
作为市属农业科研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科技资源、人才力量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是首都地区一所重要的地方农科院所。
“经多年发展,我院现已成为学科齐全、设备先进、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引领和支撑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党组书记吴宝新说。
近年来,该院积极做好科技服务“三农”,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在昌平、密云、延庆等多个涉农郊区建立成果转化基地,一批批专家驻守田间地头,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要求,也为京郊农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作为京郊农业大区,平谷区地处北京最东部,是首都的“后花园”、京津冀的“桥头堡”,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同时,全区农业资源丰富,平谷大桃享誉全国,峪口蛋鸡等现代畜禽产业引领国内。
迈入新时代,平谷迎来发展新机遇。北京市委、市政府正积极规划和部署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首都打造一个“农业中关村”。宏大蓝图需各方参与,而农业科研院所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院高度重视,围绕如何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工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介绍,2019年该院将支撑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作为全院提升农业科技“京郊篇”工作方案的重要内容,从全院层面进行谋划和实施。
行动是诺言的真实检验。近两年,该院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平谷区对接座谈,各相关处室、所中心就落实具体事宜与平谷区相关委办局、乡镇进行多层次的沟通和落实。双方就大桃产业提质增效、智慧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禽业产业提升和种业发展等方面开展的科技合作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今年我院将重点推进桃产业技术研究院、农业科创区农业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北京油鸡资源保种场建设等10个项目的落地和实施。同时,在平谷农业科技云、科技特派员下乡、‘科技小院’建设等方面加强技术指导和智力支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春成表示。
春日的平谷,草长莺飞。在峪口镇峪口果园,今年栽种的桃树苗已经冒出新芽,惹人喜爱。这些都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院培育的优新品种,将为平谷大桃提供更新换代的示范和选择。
平谷是著名的“大桃之乡”,全区10万果农以种植大桃为家庭生计来源。这些年,平谷区积极推进大桃产业发展,使大桃成为“富民果”。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大桃种植的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劳动生产率较低,种植面积持续减少。
平谷大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难题,需要科技破解。为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与平谷区决定共同成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桃产业技术研究院”。4月10日上午,随着吴宝新和平谷区委书记王成国在峪口果园一起为研究院揭牌,平谷大桃产业也宣告迎来新的春天。
科技成果的落地,不仅要有平台搭载,更离不开科学家的田间耕耘。作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桃产业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姜全已经在该院的平谷大桃基地工作了35年多,一直从事桃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栽培研究以及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近十几年育成桃新品种40多个并通过审定(登记)。由于长久的田间工作,这位鼎鼎有名的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看上去不像个专家,倒像个农民。
“进入新阶段,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把平谷桃产业带向新的技术高度,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大桃产业树立一个标杆。”说起研究院的工作,姜全有全面的思考,“就是紧密围绕桃产业的需求,主要从育种、技术研发、储运包装、育苗等方面做好全产业链的技术工作,打造一个大桃原始创新的‘样板田’。”
据介绍,研究院在顶层设计上具备多种功能:作为北京市桃产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京津冀桃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支持、形成中国桃产业技术研发的牵头组织、培养建设国际一流的桃产业技术研发团队。
在姜全看来,要做的工作不少,但归结起来就是常说的两句话:“效益是检验产业技术的第一标准;安全是效益的第一保障。我们将在这两个方面做好今后的工作,为平谷大桃产业继续提供科技支撑。”
天上飞着无人机,地上跑着智能车,这并非电影场景,而是平谷区刘家店镇北店村10亩示范桃园内的真实景象。这些农业新技术新设备,在这个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建设的“北店村科技小院”集中呈现,为平谷乡村振兴带来了全新气象。
“嘟嘟嘟”,发动机一启动,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发的果园遥控喷药机无须驾驶,工作人员拿着遥控器就能操作车辆打药。“前面有探头,见树才喷,用这种设备打药能省水90%、省药60%。”该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安祥介绍,“而且车辆上还有无线终端,通过物联网记录打药区域,手机上就可以轻松查看记录。”
“北店村科技小院”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建立的15个“北京科技小院”之一。这两年,该院通过引导和支持科技人员到小院开展驻地研究、示范,与当地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服务农户,使小院成为带动京郊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引擎。
“‘北店村科技小院’集合了院里7个科研院所的中坚力量,包括国家级岗位科学家在内的10名农业专家进行对口帮扶,从品种、病虫害防控、生态构建、农业废弃物利用、智慧果园、产业体系、大桃生产标准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产业链试验示范。”该院成果转化与推广处处长秦向阳介绍,小院将立足北店村,整合多方资源,努力搭建一套以桃产业为核心,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示范推广、人才培养和精准帮扶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
一子落而满盘活。下一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将围绕平谷区域发展相关重大农业科技和产业问题,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研发平台,推动全院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不断增添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