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时而出,犹如一声春雷乍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席卷全国,并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重申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文章鲜明地指出: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文章虽然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作正面阐述,但实际上是从思想线路方面批判“两个凡是”的观点。
针对“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1978年5月10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发;11日,《光明日报》在头版“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新华社当天发了通稿;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全文转载……紧接着一场全国性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就此展开。
提到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就不得不提时任南京大学政治系教师胡福明。1977年2月,胡福明看到“两个凡事”口号后,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些荒唐。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他自觉有责任坚持真理,有责任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利益服务。
当年夏天,妻子生病住院时,就着医院走廊昏暗的灯光,胡福明仔细梳理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论述,构思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投稿到《光明日报》,经过多番修改,集结多人智慧,为增强现实针对性,文章在修改过程中将标题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多家媒体发表后,这篇文章在社会引发轰动。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势不可当,席卷全国。
看似一个哲学问题,却正左右着中国的命运。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这场大讨论,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文中的观点并不是我首创。只是我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把它写了出来。”胡福明表示。作为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2018年,胡福明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了“改革先锋”光荣称号。
时至今日,共产党人始终遵循着真理标准,走在务实之路上,带领全国人民向新时代的幸福生活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