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渔业渔政 日期:20210410
海南支持出口罗非鱼实现内销转型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 湖北武汉投入1500万元用于标准化设施水产养殖改造升级 云南昌宁县 实现渔业健康稳步发展 图片新闻 为“生命”护航 为禁渔献智 3020尾中华鲟、长江鲟放归长江 织密禁捕监管网 算好转业民生账
  006版:渔业渔政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海南支持出口罗非鱼实现内销转型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
· 湖北武汉投入1500万元用于标准化设施水产养殖改造升级
· 云南昌宁县 实现渔业健康稳步发展
· 图片新闻
· 为“生命”护航 为禁渔献智
· 3020尾中华鲟、长江鲟放归长江
· 织密禁捕监管网 算好转业民生账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4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020尾中华鲟、长江鲟放归长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韩超

  

  

  3020尾中华鲟、长江鲟放归长江

  

  在农业农村部中华鲟保护与增殖放流中心,工作人员与中华鲟亲密互动。

  日前,中华鲟保护联盟2020年度工作会议在湖北荆州召开。会上签订了《荆州中华鲟长久性保护基地项目三方协议》和《海洋馆中华鲟保育宣传协议》,并决定设立3月28日为“中华鲟保护日”。当天上午,由中华鲟保护与增殖放流中心提供的3020尾中华鲟、长江鲟被放归长江。经公证人员现场清点,此次增殖放流的中华鲟子二代合计2020尾,长江鲟子二代共计1000尾,其中体长120至150厘米规格的中华鲟有20尾、体长30至35厘米规格的中华鲟2000尾;单体最大的中华鲟达到60斤;长江鲟子二代体长在60-80厘米之间。这批增殖放流的中华鲟和长江鲟,预计在3个月后可洄游到入海口,将有助于补充恢复中华鲟野外种群资源。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水生生物保护旗舰物种,被称为“水中大熊猫”,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江干流和长江口的浅海区域,已在地球上繁衍生息1.4亿年,是中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也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记者获悉,目前中华鲟野外亲本数量仅存20余尾,2017年以来已连续4年未发生自然繁殖,自然种群规模急剧减少。荆州辖区内保护有中华鲟一代人工种群1500尾左右,约占全国总数70%。

  中华鲟保护联盟秘书长危起伟在介绍中华鲟和长江鲟保护进展及工作思路时表示,葛洲坝的阻隔导致洄游中断,中华鲟产卵场大量丧失。三峡蓄水带来的清水下泄,改变了河床质硬度和河床充塞度。三峡水库等大型梯级电站导致的水文节律改变,“滞温效应”致使中华鲟产卵窗口错位,葛洲坝下产卵自然繁殖规模和效果进一步下降。根据监测结果,葛洲坝下的中华鲟洄游亲鱼数量进一步下降,2020年葛洲坝下产卵场江段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仅约13尾(7-18尾,置信区间95%),比2017、2018、2019年数量更少。

  据了解,我国对中华鲟实施全面保护已有近40年,在立法管理、科学研究、种质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沿江各省共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近700万尾。1999年,农业农村部在湖北荆州市建立中华鲟保护与增殖放流中心。截至2020年,该中心共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中华鲟大型巡游水池暨实验楼一座(名为“长江楼”),是目前国内外单体最大的鱼类养殖实验系统。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表示,近年来,中华鲟保护联盟在珍稀鱼类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加快落实中华鲟和长江鲟保护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以中华鲟、长江鲟等珍稀濒危物种为代表的物种保护长效机制,切实提高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域生态修复能力,加快恢复长江“母亲河”生机活力。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