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5版:版名:两会特刊·开局十四五 启航新征程·访谈 日期:20210308
聚焦“五大振兴” 让“三农”工作更出彩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建设宜居宜业乡村 加强畜禽种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制定科学的农田宜机化改造标准 高质量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确保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 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科技支撑
  005版:两会特刊·开局十四五 启航新征程·访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聚焦“五大振兴” 让“三农”工作更出彩
·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建设宜居宜业乡村
· 加强畜禽种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 制定科学的农田宜机化改造标准
· 高质量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 确保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 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
· 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科技支撑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3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质量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访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委书记冯玉臻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全面、分析形势准确透彻,对‘十四五’时期和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完全赞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委书记冯玉臻接受采访时表示。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东部、松辽平原西端,耕地面积2095万亩,去年全市粮食产量173亿斤、肉类53万吨,分别占内蒙古的1/4和1/5。“通辽市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高质量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冯玉臻说。

  对于通辽市将如何具体高质量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冯玉臻表示,一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通辽是严重缺水城市,为破解水粮矛盾,通辽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推广建成无膜浅埋滴灌高标准农田572万亩,同步推行水肥一体化,严格实行农业用水配额、阶梯水价制度,去年农业灌溉用水比“十二五”末减少3.1亿立方米,粮食产量增加18亿斤,实现节水、增粮“双赢”。“下一步我们将把剩余600万亩低压管灌农田全部改造成浅埋滴灌高标准农田,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粮食稳产增产。”冯玉臻说。

  二是打好种业翻身仗。冯玉臻说:“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经过近70年努力,我们自主研发推广了45个玉米品种,最新研制的玉米新品种TK601亩产达到1128公斤。建成国家级肉牛种源基地,培育出中国西门塔尔牛,年产肉牛冻精290万支,供应全国20多个省(区、市)。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力度,与国内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全面推动玉米和肉牛种业创新。”

  三是全产业链开发增值。首先是保供给、调结构。“通辽市的玉米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优质专用玉米;养殖业实施‘减羊增牛’战略,牛存栏300万头左右,年出栏100万头以上。其次是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重点围绕玉米全株开发、肉牛全身利用,打造世界小品种氨基酸生产基地、国家原料药及成品药基地、国家优质肉牛生产加工基地和国家绿色食品创新产业基地,目前已形成年加工转化玉米101亿斤、屠宰加工肉牛80万头能力,正在规划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畅通供应链循环。”冯玉臻说。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