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将标准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存在体系结构不合理、协调应用水平不高,制标、用标“两张皮”等问题,成为农产品质量和品质提升的制约因素。浙江省长兴县围绕“一县一品一策”,针对精品葡萄特色主导产业,创新构建适用于县域推广的葡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标准综合体;山西省坚持有标贯标、无标制标、全面提标,把标准化作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各地的典型经验对于解决当前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每年7月,浙江湖州市长兴县各地的葡萄大棚里就会散发出阵阵果香。其中,一种果实呈黄绿近圆形,果肉鲜脆多汁又具有独特玫瑰香味的葡萄最受欢迎,这就是阳光玫瑰葡萄。曾经因每斤的价格达到数百元,阳光玫瑰葡萄被称为葡萄界的“爱马仕”。
近年来,长兴葡萄的名气越来越大,“以四年增长十倍、每年新增万亩以上的速度呈现‘爆发式’发展态势,长兴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吐鲁番’。”长兴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特别是阳光玫瑰葡萄表现优异,在去年市场行情总体走低的情况下,均价依然保持在30元/公斤。目前,全县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亩产1000公斤至1500公斤。
一颗颗“金”葡萄品质的锻造得益于长兴县大力推进的“一县一品一策”,针对精品葡萄特色主导产业,构建适用于县域推广的葡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标准综合体,明显提高了葡萄质量安全水平,有力地促进了葡萄品质和效益提升。
阳光玫瑰葡萄是国外杂交葡萄品种,具有高产、质优、葡萄糖含量高和耐运输储藏等优点。葡萄成熟后在树上挂果长达一二个月,不掉果、不腐烂,采收后不易被挤压破裂,是葡萄家族中的优良品种。
这些优势吸引了大批种植户,我国各地开始大面积种植。“产量急剧增加,但管理却一直是个难题,精品的阳光玫瑰更是难管理。”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专家表示,由于其标准体系不完善,实施应用水平不高,因此造成产品品质良莠不齐,“结果是结果,但不是穗型不好,就是果粒口感不行。”专家表示,“只有严格实行控产提质,产品才能走得更远。健全葡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管控标准体系尤为重要。”
长兴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成立了技术研究团队,对我国目前现行有效的251件鲜食葡萄生产相关标准文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对标欧盟及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从生产实际出发,开展葡萄全产业链综合标准化研究。按照“缺标补标、低标提标、全程贯标”的原则,制定了覆盖环境、生产、产品质量、储运、包装、营销、服务等各环节的标准体系,形成了国家、行业、地方、团体、企业标准各类标准相协同的鲜食葡萄全产业链标准构架。
在目标确定、关键要素分析、产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阳光玫瑰葡萄为目标,绿色精品为导向,县域发展为核心,创新制定发布了地方标准《精品阳光玫瑰葡萄标准综合体》。
标准综合体是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以整体效益最佳为目标,按其内在联系或功能要求形成的相关指标协调优化、相互配合的成套标准。研究团队成员表示,所制定标准综合体与产业结合紧密,操作性强,具有较好的先进性、统一性、协调性和适应性,解决了生产主体同时面对几十乃至数百个标准无所适从的难题,为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精品品牌、提高综合效益和推动地方葡萄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突出示范带动,着力解决标准实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在长兴县四合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果园的一角竖立着一块“农药零残留”的牌子。合作社负责人李火良解释道:“这是10亩实验田。在浙江大学湖州市水果联盟、浙江省农科院相关技术专家指导下,通过无药物处理,这10亩实验葡萄在上市前能达到农药零残留。”
在种植技术上,果园减少了葡萄种植密度以及间伐株数,并以杀虫灯、黄板、除草布、反光膜等新技术来减少农药使用。“阳光玫瑰精品葡萄的产量减到了亩产500公斤,但葡萄品质更高了。”李火良说,绿色科学用药使得葡萄精品率从往年的20%左右飞跃至85%左右,收益翻上一番,去年每公斤售价超过80元。
长兴县农业农村局质监科负责人表示,标准化管理保证了葡萄种植的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更让美味的水果多了一份健康保障。
为充分发挥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除了在长兴本地的示范点开展绿色生产技术外,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岗位科学家团队还在山东博兴等地建立起精品阳光玫瑰葡萄全产业链标准集成应用基地,辐射带动标准化生产,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
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如何让农民增强“用标”自觉是个难题。长兴县将优势基地作为标准集成、应用和宣贯的重要载体,推动将小农户纳入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多措并举,着力解决标准实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长兴县结合当地实际,推动标准应用简明化,将标准综合体转化为简便易懂的生产模式图、操作明白纸和风险管控手册,图文并茂地讲述农业标准化体系,确保生产经营主体识标、懂标、用标。并且发布了农药残留限量查询软件,组织多场技术培训对果农进行安全用药指导,推动生产经营主体由“对标用标”向“看图用标”转变,让这个科学的体系真正发挥功效。
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动标准宣贯可视化。利用“浙江农安”“农问科普APP”“一品一策”等自媒体平台,加强标准宣贯和培训。开发了葡萄全程管控技术、植调剂科学解读等动漫视频,提高标准的可视化效果,提升果农按标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