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7版:版名:绿色生态 日期:20210205
聚焦农村清洁取暖 多能互补下的“绿色暖冬” 清洁取暖如何让百姓用得起? 冬季取暖安全第一,谨记这些安全常识! 江西省南昌市:常年秸秆综合利用总量163万吨 图片新闻 陕西省咸阳市:稳步推进农村清洁能源改造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秸秆回收再利用 变废为宝促增收
  007版:绿色生态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聚焦农村清洁取暖
· 多能互补下的“绿色暖冬”
· 清洁取暖如何让百姓用得起?
· 冬季取暖安全第一,谨记这些安全常识!
· 江西省南昌市:常年秸秆综合利用总量163万吨
· 图片新闻
· 陕西省咸阳市:稳步推进农村清洁能源改造建设
·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秸秆回收再利用 变废为宝促增收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2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已达65%——

多能互补下的“绿色暖冬”

本报记者 孙眉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清洁供暖”的话题再次“热”了起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供暖主要有这些变化:供暖面积将不断扩大,建筑用能最终将大于工业用能;供暖质量将不断提高,要求用能少、更舒适、更智能、更经济;供暖环境友好水平将不断提升,最终要求污染物和温室气体零排放。专家表示,多能互补是今后创新的方向,应大力发展。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通过清洁供暖,可以实现高能效性、高生态性、高便捷性、高舒适性的取暖方式。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郑克棪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现在的清洁能源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他所说的八仙,即天然气、电能、生物质、太阳能、风电、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和地热。如今,清洁供暖更加注重低碳能源、废弃资源和低谷蓄能。比如,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生物质木屑片、锅炉、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多种方式实现供暖。

  

  农村清洁取暖切莫一刀切

  2017年以来,推行农村清洁取暖工作已有三年,部分地区“煤改气”“煤改电”成效显著。然而,一些地方在推行这一工作过程中“一刀切”,不顾村民意愿。有的地方虽然整村推进,但因成本高、不实用等原因,村民还是采用烧炉子、烧炕等传统方式取暖,清洁取暖工具成了摆设。

  以汾渭平原某市调研情况为例,取暖面积90平方米改用电壁挂炉取暖,每日需用电90-130度,电价每度0.489元,一个采暖季费用约5280-7600元,由于取暖成本高,设备闲置现象比较普遍。取暖面积同样为90平方米的“煤改气”居民,每日需燃气20-30立方米,天然气每立方米2.18元,一个采暖季运行费用约5200-7800元。“天然气干净方便,好是真好,贵是真贵”是当地村民的评价。

  除了成本高难承受,农村用户对煤改电、煤改气不知情、不关心、不参与、不主动的情况普遍存在。调研过程中有用户表示,煤改电是村里统一要求,并非主动申请,村委会让村民签署承诺书,承诺“煤改电”后不再烧散煤,电暖桌政府免费发,不要白不要,领是领了,用不用则是另一码事。

  推行农村清洁取暖要兼顾环境治理与百姓冷暖,首先应突出一个“宜”字。各地应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合理方案。对于目前条件暂时达不到清洁取暖要求的地区和农户,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为了追求清洁而“一刀切”。

  其次,推行农村清洁取暖,村民能否承受是关键。目前发放的一些取暖设施虽说干净卫生,但因运行成本高,部分村民直呼“用不起”。各地应在加大财政奖补力度的同时,多采购经济实惠的取暖工具,让村民不仅能用得起,还要用得安心、舒心。

  对一时半会还不愿意接受清洁取暖的村民,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村民全面了解清洁取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外,基层干部还应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切勿采取“封堵火炕”“没收火炉”等粗暴方式,以免适得其反。

  

  算好“经济账”确保农民暖了炕头热了心头

  清洁取暖方式取暖效果如何?百姓能用得起新的取暖方式吗?清洁煤取暖使用安全吗?气、电、生物质等取暖物资有保障吗?绿色暖冬,既要算好“经济账”,又要具有高效率。

  2020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东港镇孙家庄村全村进行了清洁能源改造,每户都安装上了空气源热泵。不用烧煤,家里一下子干净了不少,孙宝柱干脆把饭桌长期支在外屋,吃饭总算有了个固定的地方。

  和“煤改气”改造方式一样,安装空气源设备,省市县(区)三级进行资金补贴,村民自费1000元。为了能让村民温暖过冬,孙家庄村进行了低压、高压变电器改造,全力保障村民用电需求。此外,村里还实行峰谷电价,确保村民用得起、用得好。

  “我们家就一个小屋,往年一冬天烧煤不到1000元,现在用这个空气源热泵一个月花费300多元电费,一个冬天下来基本上不会多花钱。”孙宝柱说,最重要的是不烧煤了也就没有了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儿女们在外面上班也不用时时刻刻为老人担心了。

  研究显示,在清洁取暖方面,老百姓能够接受的意愿是占全年可支配收入的6%左右。如果按照我国农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万元计算,也就是720元左右的水平。英国的能源贫困标准大概是10%,这意味着能源消费,包括燃料利用取暖、炊事及其他方面超过10%的部分,就需要政府来补贴和支持。

  目前,我国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清洁能源。但是,反观现实,实现碳达峰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技术、经济等因素须综合考虑。农村清洁供暖“经济账”是什么?在郑克棪看来,应该创新更有发展优势的多能互补方案。“创新的宗旨应该是进一步提升效益、降低成本。只有降低了建设成本,拉低了用户费用,才会受到用户和政府的信赖。”郑克棪说,作为地方政府,执行清洁供暖的规划和实施,当然应该选取技术和经济可行性高的方法,提高民众满意度,减少财政支出。而用户有权选择时,也会选定技术和经济可行性高的方法,图的是舒适安全,又减少支出。

  

  20亿元补贴 生物质能供热有望“热”起来

  日前,国家能源局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支持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的建议”等多项问题进行了答复。国家能源局表示,中央财政在安排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时,已考虑农村地区用户实际困难和地方财政运行补贴压力,专门安排20亿元用于农村清洁取暖运行补贴,并明确要求地方财政统筹安排中央和地方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用于农村清洁取暖运营补贴,精准施策,重点向农村特困人群倾斜,确保农村居民用得起、用得好。继续积极支持北方各省份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供暖,积极支持并推动北方各省份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清洁供暖方式,替代散煤。

  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生物质能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利用生物质能供热的“煤改生”是农村替代散煤供暖的更好选择。如今,作为县域及农村更有优势的燃煤供暖替代方案,“煤改生”开始受到重视。

  据统计,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约有1.2亿吨、林业剩余物约有2亿吨。不同于秸秆焚烧对环境产生污染,生物质资源若作为燃料高效清洁利用,可就地取材,兼具经济性和环保性。

  同时,“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节能减排、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将成为我国发展重点。“在此大背景下,‘十四五’‘十五五’肯定会加大‘煤控’力度。与‘煤改气’和‘煤改电’相比,生物质能供热成本更接近燃煤成本。因此,‘十四五’期间生物质能清洁供热规模将大幅增长。”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大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前些年,‘煤改电’‘煤改气’之所以改不动,核心原因在于成本过高。个别地区‘煤改电’‘煤改气’后,老百姓用不起,所以又改为烧煤了。”张大勇向记者透露。

  据了解,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曾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称,优先开发当地分散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资源,大力推进分布式可再生电力、热力、燃气等在用户侧直接就近利用,结合储能、氢能等新技术,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区域能源供应中的比重。

  一位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现阶段,农村地区推广分散式生物质能取暖,既符合有关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居民可承受”原则,又符合《通知》的要求,是实现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的现实选择。

  “‘十四五’期间,如果北方尤其是农村地区大面积推进清洁取暖,那么,生物质能肯定是首选。”张大勇表示,如果把优惠政策向“煤改生”延伸,将对整个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和农村地区碳减排作出巨大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