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2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10205
不让“病根”变“穷根” 吉林:全力落实保供稳价 楚雄彝族:巧手绣出新生活 图片新闻 不返乡,也要过好年 科学看待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商务部:千方百计保障人民群众就地过好年 宁夏:整域建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贵州:“五个导向”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甘肃:今年将建设500个乡村建设示范村 图片新闻
  0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不让“病根”变“穷根”
· 吉林:全力落实保供稳价
· 楚雄彝族:巧手绣出新生活
· 图片新闻
· 不返乡,也要过好年
· 科学看待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 商务部:千方百计保障人民群众就地过好年
· 宁夏:整域建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 贵州:“五个导向”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 甘肃:今年将建设500个乡村建设示范村
· 图片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2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楚雄彝族:巧手绣出新生活

本报记者 郜晋亮

  一开完省里的两会,罗珺就匆匆返回了楚雄,因为她心里放不下还在厂里忙碌的姐妹。罗珺是云南省人大代表,也是全国人大代表,还是楚雄州大姚县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彝族刺绣传承人。

  “发展彝族刺绣产业对我们当地的彝族妇女和贫困家庭增长技能、增加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多彝族妇女文化程度比较低,缺乏技能,几乎没有外出打工的机会,她们从事彝族刺绣,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罗珺说。

  一技在手,全家不愁;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让彝族刺绣带动更多的彝族妇女富起来,一直都是罗珺的梦想。罗珺的公司自2009年创办以来,已累计培训彝族妇女8000多人次。近5年,公司带动200余户贫困户摆脱了贫困。之前许多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彝族妇女,如今有的人一年可以赚到两三万元。

  “作为一名产业带头人,这些年,我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以及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奉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让更多的彝族妇女能通过刺绣过上好日子。”罗珺告诉记者。

  “不过,刺绣的学习、培训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罗珺坦言,在培训中,先要帮大家建立质量、标准、商品的概念,再逐步统一大家的针法,教大家如何进行色彩搭配等。培养一个合格的绣娘,需要投入1万多元。而合格只是一个基础,绣娘的技艺需要随着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

  罗珺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从中发现有带动能力的绣娘,如此可以带动更多的彝族妇女增收致富。

  对于彝族刺绣的产业前景,罗珺和她的绣娘们都非常自信。她说,当下,越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就越有市场,彝族刺绣是美的,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我们彝族刺绣产业一定会越走越远,越来越好。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