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1版:版名:要闻 日期:20210203
持续打造徽风皖韵美丽乡村 图片新闻 一个龙头出水 让资金用在“刀刃”上 严肃换届纪律加强换届风气监督 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山东:设施蔬菜产销旺,稳产保供底气足 白村今年不“猫冬” 莲田再起白藕忙
  0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持续打造徽风皖韵美丽乡村
· 图片新闻
· 一个龙头出水 让资金用在“刀刃”上
· 严肃换届纪律加强换届风气监督
· 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 山东:设施蔬菜产销旺,稳产保供底气足
· 白村今年不“猫冬” 莲田再起白藕忙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2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白村今年不“猫冬” 莲田再起白藕忙

卫世新 本报记者 马玉

  1月26日,节气已入大寒,年味渐浓。山西省新绛县三泉镇白村进入冬闲。“犁耙上墙不动弹,老人靠墙晒太阳”,这番形容昔日“猫冬”的情景却没有在白村上演。

  太阳刚露出山头,60多岁的张吉元、周栋柱等村民就相伴来到一片结冰的莲藕地,开始了一天的挖藕工作。

  夏采莲子冬挖藕。这个时候,白村的莲藕进入成形期,低温使湖面结冰,加大了挖藕人的工作难度。

  张吉元和10多名村民穿着过膝的雨靴,首先用铁锹凿开半尺厚的冰层,然后翻开厚厚的淤泥,一块块堆在旁边,一节节新鲜的莲藕便显露出来。

  “挖藕是一件既辛苦又要技术的活儿,挖的时候要小心翼翼防止莲藕折断,一旦断了,泥水会进入藕孔影响莲藕品质,卖不上好价钱。”张吉元和周栋柱都是挖藕的老把式,他们说,“销售淡季时,每天挖藕量控制在100多公斤,挖1公斤的工资是一两元,每天收入100多元。”

  白村地处鼓水下游,以前鼓水两岸种植着上千亩莲藕。这里土质松软而黑,种植的莲藕脆嫩爽口、营养丰富,有“淤泥青莲”的美誉。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久负盛名的荷乡曾经销声匿迹。近年来,村委会为重拾莲菜产业,重振白村“淤泥青莲”品牌,引入新绛县瑞恒农业公司投资,通过雨水集纳和外地运水等方式建造高标准水泥莲池50亩,全部栽植优良莲种。公司通过传统种植经验和科学管理相结合,生产出优质莲菜。

  “第一批挖出来的5吨莲菜,全部销到了北京市场。”白村党支部书记宫勤虎说。看着今年的莲藕获得高产,而且销路非常好,他信心满满,“我们是第一年恢复莲菜生产,一亩能产2000公斤,每公斤价格在5元到8元,亩收入都超过万元。”

  “莲藕采挖后,就要进行留种和整田,瑞恒公司计划今年再扩大50亩的种植面积,使白村的‘淤泥青莲’在市场上打响叫好。”宫勤虎介绍。

  公司落地白村,很多村民在冬闲的时候纷纷进入公司务工。

  “在水边长大,挖藕这活儿从小就接触,在冰水中一泡就是一天,手脚常常被冻得失去知觉,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张吉元说,过了腊月十五,迎来春节销售旺季,就要加班加点,每天能收入200多元。

  冬日阳光下,站在莲池边,一眼望去是数不尽的藕秆和刺眼的结冰池面。扎进冰水和淤泥中的挖藕人,正弯腰挪步,身上淌出汗珠,脸上带着喜悦。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