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5版:版名:产业扶贫 日期:20210123
万山深处产业旺 图片新闻 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心里踏实 打出“组合拳” 帮扶展风采 老表“打赌”记 甘肃庆城 发展牛产业,过上“牛”日子 图片新闻 云南昌宁 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
  005版:产业扶贫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万山深处产业旺
· 图片新闻
· 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心里踏实
· 打出“组合拳” 帮扶展风采
· 老表“打赌”记
· 甘肃庆城 发展牛产业,过上“牛”日子
· 图片新闻
· 云南昌宁 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1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万山深处产业旺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扶贫产业探访
本报记者 龙成

  

  

  万山深处产业旺

  

  贵州万山汞矿遗址转型后的朱砂古镇景区。 资料图

  万山纵有万重险,依然脱贫富民间。

  万山,古称“大万寿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中部。万山区地势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过去基础设施较薄弱,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一直属于贵州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万山区将扶贫产业作为首要任务,集中力量引进新产业、转型旧产业、突出强产业,通过因地制宜打造万山地区的扶贫产业矩阵,不仅让万山脱离了深贫之困,还为迈向乡村振兴提供了扎实的产业基础。

  自2018年9月,万山区便正式退出了贫困县序列。截至2019年底,全万山区3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698户25743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55%降至0。近日,记者深入黔东北腹地,对万山扶贫产业矩阵一探究竟。

  

  巩固提升特色产业

  “想不到我五六十岁了,还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真是感谢小杨对我的照顾。”记者走进铜仁市万山区黄道乡,现年60岁的肖满香激动地说。

  肖满香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儿女不在身边,之前因为岁数大没有活干。她口中所说给她解决工作的“小杨”,就是贵州百汇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元桃。

  “以前家庭条件不好,只能放弃学业出去打工。积累一些财富后,每次回家看到乡亲们还是过着这么苦的日子,我就想着一定要回来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一起致富。”杨元桃说。杨元姚从2015年回乡种植蔬菜后,先后投资500多万元打造高规格标准化大棚,并在2017年流转土地700多亩地,建成了集观光旅游、农业种植、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农业公司。

  “我们这里的环境好、气候宜人,所以种出来的蔬菜品质特别好,应季时候每天都有大量的蔬菜送到湖南、贵阳等地,基本上订单都得提前一个月预订。”杨元桃说。

  据介绍,杨元桃不仅通过流转土地让周边村民得到实惠,还采取入股分红和提供就业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仅2019年,公司发给当地村民工资就超200万元,其中贫困群众就业就有27人,直接增收40多万元。

  “通过百汇源农业等龙头带动,我们建成了蔬菜、香柚、油茶等特色致富产业,并且培育了28个新型经营主体提升本地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大加快,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保证。”黄道乡党委书记舒德告诉记者。

  黄道乡的特色产业之路是万山区特色产业之路的一个缩影。

  “我们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劣势为优势,并且想方设法支持产业做大做强。这是我们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实现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底气。”万山区相关负责人说。

  

  转型升级传统产业

  “万山本是个富裕的工业城,可是矿场关闭了以后,老百姓缺了经济支柱,日子过得非常困难。”万山镇副镇长陈慧勇回忆说。

  记者这才了解到,万山曾有亚洲第一大汞矿,素有“中国汞都”之称。可是往日的辉煌没能阻挡资源枯竭的脚步,2000年后矿场政策性关闭。

  “因为汞矿关闭造成整个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回来看见父亲为了家里的生活也愁白了头。”作为当年汞矿职工家属的吴计系回忆起当年父亲下岗的家庭窘境。

  2016年,当地政府提出“发展全域旅游”“产业原地转型”的规划,在万山汞矿在保持原貌不变的基础上,原地转型升级打造“朱砂古镇”,发展旅游产业。这一产业转型给了吴计系回乡工作的机会。

  “罕见的970多公里的地下采矿坑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我们利用好原汞矿遗迹遗址、万山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凉爽气候,打造成集旅游、休闲、文化、度假为一体的‘泛旅游’产业共生体。”陈慧勇介绍说。

  2018年开园后,“朱砂古镇”独特的矿场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据了解,开园以来景区门票收入就达到4800万元。“第一年收入就将近8万块,一下就脱了贫!”吴计系高兴地说。

  像吴计系这样在景区工作的本地人还有很多,这都是受益于当地“旅游业+贫困户”的模式。景区建立了与建档立卡户对口帮扶机制,通过工作、分红、产业带动等形式保障了750名贫困群众的稳定增收。

  据统计,2019年万山及周边乡镇的朱砂市场销售额达5亿多元,带动就业两千人以上。

  

  引进新兴高科技产业

  记者走进位于万山经济开发区的贵州万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车身主体、配件、组装等生产线有序运作。

  “作为贵州省重点招商引资的大型新能高科技企业,公司在研发中融入绿色理念,采用环保公益,设计产能可实现年产整车15万辆,我们希望通过我们这个企业为载体,上下游联动,带动大概4000人就业,能有效帮助当地的贫困脱贫。”万仁汽车副总公里胡志敏告诉记者。

  “以前汞矿倒闭了后,我就失业了,现在有这样对口的工作,加上现在这样的待遇,我觉得生活还是很幸福的。”万仁汽车生产保障部部长姚胜刚说。

  年龄近50岁的姚胜刚,在矿场倒闭后便去了温州谋生。2019年他听说家门口有一家大型企业落户,赶快回乡应聘,后被顺利录取。“跟之前在汞矿负责安全生产的专业还对上口了,在家门口一样可以挣钱!”现在每天忙于汽车各种安全保障检测工作的姚胜刚满足地说。

  据介绍,万山区设立产业扶贫项目基金,将基金作为贫困股金入股万仁能源汽车项目,按照每年提取8%投资收益,其中4%用于入股企业的贫困户分红。现已带动750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稳固群众“硬收入”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