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2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10116
乌蒙深处新村美 农发行安徽省分行:“十三五”投放2764亿元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贷款 图片新闻 踏上新征程 书写新伟业 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 商务部:多种措施完善农村和农产品流通体系 广西将着力全面提升乡村“形实魂” 浙江金华:“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0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乌蒙深处新村美
· 农发行安徽省分行:“十三五”投放2764亿元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贷款
· 图片新闻
· 踏上新征程 书写新伟业
· 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
· 商务部:多种措施完善农村和农产品流通体系
· 广西将着力全面提升乡村“形实魂”
· 浙江金华:“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1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乌蒙深处新村美

——云南省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定点帮扶宣威市贫困村纪实
王炳会 本报记者 郜晋亮

  如果您有机会来到云南曲靖,请到乌蒙山深处看一看群山环抱中的宣威市格宜镇白泥村、石磨村和米茂村。在这里,一栋栋漂亮的住宅矗立乡间,一座养殖场刚刚竣工,规划中的“三治”活动室等项目有条不紊地推进……

  这些美丽乡村图景的实现,得益于2015年以来,云南省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完善扶贫工作机制、创新扶贫措施,全力以赴开展精准帮扶。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依靠多渠道、多层次、多工种致富,走上了小康路。

  

  基层党建强起来

  长期以来,在宣威市格宜镇白泥村、石磨村和米茂村,因为环境封闭、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村民们长期窝在山里“讨”生活、观念落后,使得一些人“适应”了贫困,没有走出困境的勇气。

  自2015年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以来,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始终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班子领导为成员的脱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资助3个村建设标准化党员之家、党群活动中心、阅览室和村民活动广场,选派3支工作队分别进驻白泥、石磨、米茂3个村委会开展帮扶工作,安排170多名党员干部挂钩帮扶508户贫困户。

  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向每个村派驻3名驻村干部,由工作队长兼任驻村第一书记。按照精准扶贫要求,以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组成工作组,把基层党建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切实在帮扶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措施到村精准、帮扶成效精准上下功夫。

  在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资助下,白泥、石磨、米茂3个村委会的党建活动阵地得到全面加强,配齐支部活动阵地,活动场所面积达标、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保障党建工作运行畅通。在驻村干部的带动下,3个村委会积极抓好“五面红旗村”创建工作,争创“红旗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抓实抓细脱贫攻坚工作。

  基层党建的加强,促进了驻村工作队进行思想引导、解决各种现实难题的工作能力,唤醒了群众的劳动热情与脱贫意识,团结一心走出发展困境。

  

  基础设施建起来

  白泥村、石磨村和米茂村依托山地立体气候优势,出产的烤烟、洋芋等曾美名远扬。然而,通过产业富起来的村民却凤毛麟角。

  明明有生产优质产品的环境,为何发展不起来?“运不出去,糟蹋的比卖掉的还多。”这是过去群众的普遍认识。

  为改变这一困境,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围绕“脱贫、摘帽、增收”三大目标,在做好产业、智力、资金和劳动力输出等帮扶工作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投入资金,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帮扶,提高“自我造血”能力,帮助村民稳定脱贫。与此同时,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立足行业特点,对3个村进行基础设施改善,发展烤烟产业,引导劳务输出,实行科技培训,带动村民增收。

  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所有脱贫攻坚工作中最优先和最重要的工作来做,大力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通过对烟路、烟水和烟机的持续投入,改善了村民的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群众收益,为群众脱贫奔小康奠定基础。自2015年以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投入资金2317万元,开展机耕路、烤房、蓄水池、管网等建设。

  “3个村的发展,得益于基础设施的改善。”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格宜镇扶贫工作队总队长钱永祥说,“基础设施改善后,土地好流转了,劳动成本也降低了。在白泥村种植4000亩洋芋,每公斤可节约0.2元成本,每年群众能增收160多万元。同时,村中道路得到硬化,群众生活环境改善了,幸福感、获得感得到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了农村发展的基础障碍,使得以烤烟为代表的系列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农村合作社、消费扶贫产业和养殖业得到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村民的心态也在悄悄发生变化,脸上的笑容多了,摆脱贫困的决心更强了,自我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基本产业兴起来

  在3个村中,以前只有米茂村种植烤烟,现在石磨村和白泥村烤烟种植也实现了从无到有,成为带动村民脱贫的重要力量。由于种植水平高,3个村的烤烟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2020年,白泥村烟农户均收入达11万元,米茂村烟农户均收入4万元,石磨村烟农户均收入18万元。

  “刚来石磨村时,没有一亩烟,没有一座烤房。”驻石磨村第一书记彭艾说,“到了2020年,发展烤烟470亩,建盖烤房15座。依靠烤烟设施设备,开展辣椒加工300多亩,与此同时,将闲散劳动力全部调动起来,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务工一天有80元的收入。”

  白泥村海拔较高,有3个村民小组种不了烟,但适宜种洋芋。2020年建设了500亩马铃薯育种基地,带动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流转土地和参与务工,每年的务工收入可达30万元以上。

  在发展烤烟生产的同时,驻村工作队将合作社建设作为增加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进行打造。在积极支持格宜镇宜兴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基础上,指导白泥村委会成立了宣威市金超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418亩土地,其中367亩土地种植三七,农户土地流转收益23.77万元,就地打工和卖松针收入200多万元;51亩土地种植马铃薯,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8万元。

  米茂村成立显辉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5亩,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3.8万元,盈利8.12万元。为贫困户利用资源参股投资、就地打工、土地流转创造了便利条件,也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做了积极探索。

  “产业靠得住,就不担心再穷回去。”随着扶贫产业的带动,3个村高质量脱贫出列,跨上了乡村振兴的“列车”。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