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美在民间 日期:20210112
《藏家》新书发布,再现“皇后之玺”发现故事 国产动画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路演开启 新疆和田 绚丽丝绸织起村民致富梦 江西出台保护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办法 畲族风情助力乡村振兴 走近庖厨:罐甑里的匠心独运 吴昌术:石盘悠悠,转出手艺人生 曹照林:老木匠45年匠心做甑子 “文艺轻骑兵”与农民心连心
  006版:美在民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藏家》新书发布,再现“皇后之玺”发现故事
· 国产动画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路演开启
· 新疆和田 绚丽丝绸织起村民致富梦
· 江西出台保护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办法
· 畲族风情助力乡村振兴
· 走近庖厨:罐甑里的匠心独运
· 吴昌术:石盘悠悠,转出手艺人生
· 曹照林:老木匠45年匠心做甑子
· “文艺轻骑兵”与农民心连心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1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艺轻骑兵”与农民心连心

——山东省诸城市舜龙艺术团服务基层群众侧记
徐春光 本报记者 吕兵兵

  这几年,有一支特别的文艺演出队伍,活跃在山东省诸城市乡村,他们立足农村生活实际创作的《榜上有名》《信为媒》《打赢抗疫阻击战》等20多个作品,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不管是茂腔传统戏还是新编现代剧,老百姓想听、爱听的,就是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演出令他们感动的故事。”舜龙艺术团团长李连美说。

  谁能想到,这支荣登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榜单,被誉为诸城大地上的“文艺轻骑兵”的艺术团,不久前还面临濒临破产的窘境。

  诸城市舜龙艺术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诸城县茂腔剧团,2009年5月由“国有院团”改制为“民营院团”。面对院团改制后人才流、经济效益萎缩的发展困境,时任团长韩鹏大胆进行改革,提出了剧团不改院团本色,把农村基层作为院团成长的沃土,把农民群众作为自己最亲的观众,把弘扬茂腔艺术作为立身之本,通过培育新人、扩大交流、挖掘传统剧目、排演现代戏,把茂腔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如何让作品接地气,吸引更多的观众?多年来,舜龙艺术团始终紧扣农村和基层的发展热点和要求,提炼和深化作品主题,不断创新作品内容。以诸城的人和事作为原型,音乐情景剧《平凡人生——王金鉴》生动讲述了王金鉴同志工作和生活中的感人事迹,再现了一名优秀党员干部的奉献、廉洁与忠诚;大型茂腔现代戏《三背娘》情节感人,教育意义深刻,促进了孝德文化在诸城的落地生根;2016年以反腐为主题的大型茂腔现代戏《失却的银婚》,演出情节曲折、震撼心灵、发人深思、令人警醒;《特别条件》植根生活,紧贴时代,直面现实,让传统文化的精华深入民心;《王尽美》生动演绎了王尽美同志为民奉献的一生,充分阐释了“尽善尽美唯解放”的奋斗精神。

  据李连美介绍,多年来剧团将办团方针定为“为农民写戏、排戏、演戏”,每部戏均源自生活、根植于农村,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剧团每年深入到社区、村庄演出戏剧和综艺节目300余场,受众累计超过150万人次,成为全市“一村一年一场戏”暨戏曲进乡村(社区)的主力军。同时,剧团自2015年起开办“茂腔戏曲培训班”,累计培养茂腔爱好者200余人,2017年成功申报山东茂腔《罗衫记》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茂腔被确立为山东三大剧种之一。

  “我们将继续把党的理论政策融入一个又一个好作品中,不断推出关注农村题材、反映时代主旋律的文化作品,为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活跃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地方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李连美说。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