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日期:20210107
致读者 江西定南县 构建消费扶贫新格局 图片新闻 陕西省 8.8万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享“定制服务” 只把终点当起点 夯实带贫基础 强化造血能力 图片新闻
  006版: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致读者
· 江西定南县 构建消费扶贫新格局
· 图片新闻
· 陕西省 8.8万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享“定制服务”
· 只把终点当起点
· 夯实带贫基础 强化造血能力
· 图片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1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只把终点当起点

——看贵州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本报记者 刘久锋

  

  

  只把终点当起点

  

  湄潭县兴隆镇“寨管家”集中开展广场卫生大扫除。 陈仙灵 摄

  去年11月23日,贵州最后9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贵州的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从“66”到“0”的背后,蕴藏着贵州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的奋斗密码。通过精准扶贫、内源扶贫、合力扶贫、产业扶贫、东西部守望相助……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里,脱贫攻坚“贵州样板”背后的“贵州战法”,记叙着贵州人民摆脱贫困的精彩故事。

  伴随着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贵州的发展战略定位也发生转变。在中共贵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上,“乡村振兴”取代了过去的“大扶贫”,位列贵州三大发展战略(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之首。一词之变体现了贵州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重心的转移。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历史交汇期,贵州正以奋进的姿态续写新时代新篇章。

  

  筑“防线”扎“篱笆” 为衔接乡村振兴蓄好能

  曾经“苦甲天下”的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贫穷落后的旧面貌已换了新颜,美好生活触手可及,人们过上了林茂粮丰的好日子。

  “这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也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海雀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倾力帮扶。”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正友说。

  从“温饱不足”到“富足有余”,海雀村的变迁是贵州人民战贫斗困的生动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结合省情,用足“绣花功夫”,创造性地探索一系列精准管用的“贵州战法”,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相结合的系统工程,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92万人,由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转变为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份。

  “虽然贵州已实现整体脱贫,但还存在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人口的返贫致贫风险比较大、产业就业的基础不够扎实等短板和弱项。特别是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贵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来不少新的问题和挑战。”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袁家榆介绍。

  贵州省委主要负责人多次提出,越是在关键的时候,越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算账、对账、交账意识,以脱贫决战必胜的决心、信心,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巩固好脱贫攻坚的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虽然贵阳市全部贫困人口已实现脱贫,但脱贫攻坚工作还没有结束。”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市生态移民局)局长田胜松说,贵阳打造“大数据+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救助+防贫保”组合防贫模式,构建“近贫临贫预警、致贫返贫即扶、脱贫持续巩固”帮扶机制,多管齐下筑牢多道“防贫堤坝”,坚决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巩固战。

  防止返贫与脱贫攻坚同步,作为武陵山片区的铜仁市建立起三重防线,避免监测户滑向贫困。“变故发生时,多耽搁一天就多一分返贫风险。试想,这边已经病重住院、等着缴费,那边还要申请、评议、投票、公示……哪还等得起呢?”江口县扶贫办负责人的话道出了防贫预警监测“反应快、能救急”的必要性。

  发展产业是巩固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基础。近年来,毕节市大力发展蔬菜、马铃薯、食用菌、辣椒、刺梨、皂角等12个主导产业,覆盖农户200万人以上。产业的迅猛发展,成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中流砥柱。

  “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全力推动脱贫摘帽地区走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在去年12月25日召开的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谌贻琴说。

  

  细配置深打造 为衔接乡村振兴起好步

  “田野潮涌催人进,砥砺前行正当时。”贵州省坚持把脱贫攻坚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去谋划和实施,及早开展拓展衔接的探索准备,占据有利的起跑站位。

  隆冬时节,威宁自治县双龙镇蔬菜基地100多名工人紧锣密鼓地采收新鲜一季的白菜、白萝卜。随后,这些蔬菜被运往位于威宁经济开发区五里岗工业园区的贵州新一佳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脱水加工。这家公司去年9月投入生产,预计年产5000吨萝卜干和4000吨脱水蔬菜。既易于贮存和运输,又能有效调节蔬菜生产淡旺季节的脱水干菜,加快了威宁蔬菜种植、加工一体化发展。产品由政府对接销往广州、重庆、福建等市场,打消了种植户后顾之忧。

  依托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参与,发展股份制经营,让贫困户拿租金、分股金、挣薪金,实现稳定增收,村集体通过资产、资源入股增加收入,实现互利共赢、一举多赢。

  从每家每户离不开的咸香味到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盘州市火腿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品牌路带动着生猪养殖的发展。当地群众走进养殖场、食品公司成为产业工人,拿上固定工资,通过“仔猪委托放养”“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还带动了1.8万户1.9万人参与生猪养殖,人均增收1800元。

  六盘水作为贵州脱贫攻坚的主阵地之一,经过几年的努力,村村布上大产业,寨寨连上硬化路,户户用上自来水,家家住上安全屋,人人吃上温饱饭,率先实现市域整体摆脱贫困。在此基础上,六盘水市创新实施“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工程,开启了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六盘水路径。

  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明认为,四季有菜、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绿,“小庭院”有效提升了庭院经济价值、群众生活品质、乡风文明气质、乡村环境颜值,既富了农家、暖了民心,又靓了庭院、美了乡村,做成了增收致富“大文章”。

  

  强机制探模式 为衔接乡村振兴引好路

  “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是一个综合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个乡村都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需要依照地区差异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治理新路径。

  “大事管不了,小事管不全。”这是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乡村治理的痛点。湄潭县自2018年退出贫困县序列后,为建立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在全县范围内探索出了“大事有人带,好事有人帮,公益有人管”的“寨管家”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路子。

  “去年老有所得分红500元,别提多开心了。”70岁的刘奶奶脸上笑开了花。息烽县石硐镇中坝、大洪两个村,凡年满60岁以上老人,或遵纪守法、爱护环境卫生的村民,每年均可获得一定的村集体分红。

  把农发项目资金入股企业,当地探索出“二次分红、六权共享”利益分配方式。“将涉及弱有所扶、土地入股、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收益权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不仅壮大了农业特色产业,更激活了农村社会发展的各个细胞。”息烽县委组织部部长廖光力说,“通过建立利益导向激励机制,每个月对每家每户进行综合评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

  如今的石硐镇,乡村通信、广电光纤、房屋立面整治、通组路、自来水实现全覆盖,森林覆盖率增加2.5%。中坝、大洪两村从原来的“后进村”蝶变为富美乡村的示范村、样板村。

  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要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亟待广大人才大展身手,各显神通。

  去年4月以来,遵义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在人才精准选育、精准施策、精准见效上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土坪镇明星村的候选人惠超发展思路清晰,也有丰富的农村经验,比较适合作为市级领军人才来培养”“瑞溪镇三把车村的郑立也不错,带领村集体开办豆制品加工厂,技术成熟,收益明显,群众覆盖面广,还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在正安县市级领军人才评审会现场,评审团根据领军人才初步候选人情况详细讨论,把最符合条件的农村人才筛选出来。

  如今,遵义578名村级组织领军人才扎根农村、发展农村、服务农村,在广阔的黔北大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