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7版:版名:百姓茶坊 日期:20201223
到美陂古村寻找潘冬子 村里住着抗美援朝老兵 端鼓腔传唱“好声音” 小葫芦里盛满致富经 胶片上的坚守 麦苗青 奶茶飘香 “诗酒第一村”杏花村 山村联谊会
  007版:百姓茶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到美陂古村寻找潘冬子
· 村里住着抗美援朝老兵
· 端鼓腔传唱“好声音”
· 小葫芦里盛满致富经
· 胶片上的坚守
· 麦苗青
· 奶茶飘香
· “诗酒第一村”杏花村
· 山村联谊会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12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小葫芦里盛满致富经

南音 忠友

  “千年古镇、葫芦之乡”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坐落于京杭大运河畔,文化底蕴深厚,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的故乡。

  近年来,堂邑镇依托“中国葫芦之乡”和路西“中国淘宝村”优势,大力挖掘葫芦产业内在潜力,打造国内葫芦主要生产、加工基地,葫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葫芦文化品牌逐步做大做强。全镇葫芦产业年产值达到3亿元,“葫芦之乡”名不虚传。

  今年,该镇葫芦种植户路波一个小山亭葫芦卖到了1万元的高价,而另一位葫芦雕刻高手郝洪燃的一个针刺葫芦卖到了6000元。普通白皮葫芦一个只能卖到八、九元,是什么让它们之间有了悬殊的身价?是文化!

  在人们的观念中,葫芦与福禄谐音,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吉祥,被用在传统的婚礼上表示美满。葫芦可以用来做容器,盛水、盛酒、做鼻烟壶,还可以做虫具、花瓶、家庭摆设和镇宅辟邪之物,并且可以食用。前些年,农民把葫芦当作原料出售,每亩仅有一两千元收入,还愁销路。现在,葫芦艺人弘扬传统民间技艺,在葫芦身上烙或刻上各种吉祥图案,一个葫芦附加值增加20多倍;能工巧匠采取勒、扎、挽等技术,塑造出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等形状,葫芦有了文化附加值,一个葫芦能卖到三四千元甚至上万元。如今的堂邑镇,不仅生产观赏葫芦、玩赏葫芦,还开发、生产出了乐器葫芦、酒具葫芦、药具葫芦、烟具葫芦。

  葫芦文化产业在保留葫芦工艺传统内涵的同时,又注重与现代时尚消费需求相结合。堂邑镇引进先进雕刻机床40余台,同时保持手工雕刻这一国家级非物质传承技艺的发展,发扬工匠精神、培育民间艺人,与当代知名艺术家开展创新合作,举办收藏展示推介等活动,增加堂邑葫芦的影响力,实现由传统“葫芦加工产业”向新型“文化创意产业”转化。工艺葫芦在传统的雕刻和片花基础上,又发展了烙花、砑花、绘花、拼接、范制、勒扎、打结等近百个品种。

  路宗军是路庄村第一个买电脑的人。2001年,他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并注册了“鲁西工艺葫芦基地”的网站。他不需要出去跑销售,他的QQ好友有300多个,全部都是他的客户。其生意90%以上都是网上交易,通过视频,让客户了解葫芦的具体情况,形成订单。北到黑龙江、新疆,南到广东、海南,他的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如今路庄村的年轻人都玩起了新科技,通过淘宝、直播、微拍等进行网上交易,产品销往全国乃至美国、西欧、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堂邑镇葫芦种植面积达1.2万余亩,种植户1900余户,经营户640余户,葫芦加工户390余户,拥有激光雕刻机530余台,葫芦产业年销售额占据全国葫芦市场60%以上。堂邑镇成功举办、协办了十二届葫芦文化艺术节,把“东昌葫芦”推向全世界。路庄村成为“中华葫芦第一村”,每年有近3万游客来路庄村参观采购,这里成为聊城市乃至山东省最大的葫芦交易地。

  堂邑镇党委政府还将葫芦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全镇开展了“以强扶弱、共建共享”的支部结对、共同致富行动。组织葫芦产业强村路庄和省定贫困村许堤口开展结对共建,路庄村党支部为许堤口村出资提供葫芦产业培训,引导该村17户村民开办电商销售葫芦、60余名村民从事葫芦产业加工,提升致富能力。在全镇层面,由文化站、妇联、团委分期开办了“葫芦雕刻技艺”培训班,主要招收有能力的贫困户参训。贫困户李三红通过学习葫芦雕刻技术实现了脱贫,并被评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堂邑镇成功入选省级“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

  堂邑古镇的葫芦文化产业真正成就了百姓福禄,不断演绎着更新更美的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