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7点,住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紫汇御景小区65岁的刘志强准备出门,一个马扎、一杯茶水,一把胡琴,这是他必带的“三件宝”。“别看《周末有戏》演出地离家不远,要带的‘家伙什儿’可真不少。咱作为志愿者,按点到是第一位的,不能耽误了大伙儿的合练。”刘志强笑着说。
刘志强说的《周末有戏》,就是县“五老”文艺志愿者协会在离家200米远的社区文化广场上的演出栏目。一到周六下午,这里就成了附近居民驻足观看的“固定节目”。“有豫剧,有京戏,还有说咱老百姓身边故事的戏曲小品,可热闹啦。”前来观看排练演出的居民刘义庆一边忙着给新戏《懒汉脱贫》拍手叫好,一边不忘用手机拍照。
戏迷们在外过足了戏瘾,社区实践站里面的读书会也是热闹非凡。“我们今天要诵读的《弟子规》,是清朝李毓秀的名著,也是依据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47岁的社区志愿者郭丽丽向20余名听众介绍。“我们这个社区不大,但有很多书画、戏曲、读书等志愿者活动,男女老少都愿意来参加,也能学到不少东西呢。”带着孩子参加读书活动的陈秀雯这样说。
社区文明实践活动为啥这么受欢迎?金谷社区党委书记辛鸿雁主动打开了话匣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是一个平台,将社区的文艺爱好者、艺术团队和志愿者们都聚集在一起,切实发挥了作用;再一个就是我们进行志愿服务的形式多样,演出地点灵活。”怕记者不明白,辛鸿雁打了一个比方,“社区文明实践站就像是发面头儿,别看刚开始小小一块儿,揉开了发酵了,志愿服务覆盖的面积就大了,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了。”
小小文明“发面头儿”,揉出社区千家戏。在阳谷县,戏迷大赛、广场舞大赛、民间文艺展演、经典诵读大赛等系列活动,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处处可见志愿者们活跃的身影。截至今年11月份,该县累计注册文化志愿者6000余名,开展“点单派单”志愿服务活动600余次,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方式。
“现在是打开手机就能参加活动,来到社区就能找到伙伴儿,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带了几个爱好书法的大学生,别提心里多高兴了。”62岁的社区文明志愿者、阳谷县老年书画协会成员李琦说起现在的生活,高兴地向辛鸿雁竖起了大拇指。
“一个文明志愿者就是一盏灯,一个社区就是一块文化大舞台。”阳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高波介绍,该县建设了1000余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心下辖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4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平台。高波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两个中心融合和全县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