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省沈阳市的四环路西北方向,远远就能看到前辛台村采摘园的大牌子,村里四季出产不同水果,春吃油桃、夏尝蓝莓、秋品葡萄、冬啖草莓。前不久,已获得诸多荣誉的前辛台村又获得全国文明村的称号。
前辛台村虽处沈阳近郊,却是一个纯农业村,如何向有限的土地要效益、带领村民致富增收、加快集体经济发展,一直是村党支部思考的大问题。近年来,村党支部强化红色引领与服务,突出领航示范,助力乡村振兴。
村里实行“党建+产业”,提速产业发展。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原有“采摘园+草莓基地”的基础上,新建温室17座,占地130亩,引进台湾立体草莓种植模式提高草莓产量,并实验种植盆栽水果柿子和抗病毒新品种西红柿。目前,草莓基地占地面积380亩,冷棚24座,暖棚35座,带动当地村民同比增收10%。
于洪区委书记朱文波强调,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核心引领作用,要着眼于提升组织力、释放发展力、增强凝聚力,切实推动全区农村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实现村“两委”班子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显著提升、乡村治理成效显著提升。
“今年冬天好过啊,家里的老人腿脚不方便,上厕所都成了大问题。原来我还不想改厕,看过朱波书记家的厕所后同意改了,没想到这么好用。”于洪区光辉街道开隆村村民郝玉庆告诉记者。
今年入冬前,开隆村完成了178个厕所改建。厕所改建是好事,但由于固有的生活习惯,很多村民一开始不愿意将厕所装在室内,郝玉庆就是其中一员。村党支部书记朱波去他家作了好几次工作动员,他还是不愿意。如何将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实?朱波就与其他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改建,给村民做出了良好的示范。
走进开隆村的党群文化活动广场,室外有党建文化宣传长廊,室内有红色讲堂、红色书屋。同时还在村部开辟了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史馆,给百姓讲述百年党史,守护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
光辉街道以党建“载体品牌化、工作信息化、体系标准化、管理网格化、学习常态化、服务人性化”为依托,致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引领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注重开展“红色堡垒”、标杆党支部和样板示范村建设,发掘释放“以点带面”的引领作用。
马三家街道边台村原来的村部及办公设备陈旧,驻村第一书记张重到来后,积极申请上级资金近200万元,在维修改造村部和活动广场时,精心设计了党员活动室、组织生活体验室、党员承诺墙。同时,针对70%村民都是锡伯族的情况,修建了村史馆,建造了凉亭和长廊,真正使村级活动场所成为党员群众的“家”。2018年,边台村被评为沈阳市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领航示范村”。
于洪区通过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实施“村部四清”工程,切实将村部建成“党员村民之家”。同时,强化党员分类管理,组织党员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村民致富增收,2019年6月,于洪区造化街道秋家村党支部投入壮大村集体经济的50万元资金,带领村民成立了沈阳市丰达绿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132亩,建成了20个高标准钢架结构草莓大棚及丰达绿生态园项目,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
原来每亩600元租给大户种植玉米的土地,合作社按照每亩1000元流转,132亩土地可使村民增加收入5.28万元。“生态园的建成不仅增加了村民的租地收入、承包人的经济效益,更带动了村民就业,尤其是在销售旺季,整个生态园能够安排100多名村民就业,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村党支部书记叶明俊向记者介绍了丰达绿生态园的建设情况。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年初秋家村的草莓出现滞销。为帮助草莓种植户打开销路,驻村第一书记安乃禹利用微信号召亲朋好友帮助草莓种植户打广告、搞推销,先后建立7个微信群,群内接龙下单,然后由合作社统一配送,一举解决了草莓的销售问题。
同时,同区街道事务服务中心联合创新多种销售渠道,通过果蔬无人售卖柜、农产品新集市展销会等形式,大大提高了草莓品牌的影响力,草莓不仅没有滞销,而且还出现了需要提前预订的良好局面。
一栋大棚的纯收益达到3万-5万元,村集体与老百姓收入都有增加。今年又新建了40栋大棚,流转土地增加到312亩。村里的预备党员林桐原来在市里开出租车,去年响应村里号召回乡发展大棚生产,先期投资建了一个大棚,今年又建了一个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于洪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宏说,在发挥村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与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的具体实践中,于洪区采取多种形式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休闲观光等产业资源,大力发展电商、微商等,努力推动“党建+产业”发展。
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凝聚力
今年8月,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于洪区马三家街道静安村党支部组织十多个党员进行义务劳动,开展清理三堆、清运垃圾的工作。
静安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友告诉记者:“我们一名党员包一条街,大家都是义务清理、亮化自己分管的街路,路面的卫生都由党员管了,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019年5月,光辉街道东老边村利用省市扶持资金200万元,建起了7栋高标准农业大棚并全部出租出去。第一年出租收益8.6万元,第二年和第三年出租收益均为10万元,3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28.6万元。
高标准农业大棚的建设,给村集体经济带来了收益。在村委会的指引下棚户从事特色果蔬种植,促进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也充分体现了东老边村“两委”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创造力。
为更好地做好为民服务工作,东老边村建立了“党建连心路”网格化管理体系,以“党群共建”为主题,在主要街道建立了10条“党群连心路”,把全村百姓纳入其中。每条路由1名党员、2名群众负责包保,实行网格化管理,设置分担区,村党支部书记任总路长。
路长解决不了的事,还可通过公开说事、党群议事、务实办事、阳光监事“四事同堂”工作法来解决。“四事同堂”构建了新时代东老边村社会治理新格局。
具体说来,“四事同堂”通过公开说事收集社情民意,由党群议事来解决各种问题。“务实办事”是在村部设置便民一站式服务大厅,提供“5+2”“白+黑”全程代办工作服务模式,同时通过党群互助、干群互助、村企互助的形式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办急事。“阳光监事”升级党务、政务公开栏,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正风肃纪监督员的作用,监督村内各项事务,充分实现党务政务公开。
于洪区切实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土地攻坚、村屯治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真正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