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彭兆旺,食用菌业内人士无不竖起大拇指:他因“袋料菌棒栽培香菇”技术而出名,并把人工栽培菌菇技术无偿提供给广大农户。
“85后”彭长儿是彭兆旺的孙子、上海彭世菇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于十几年前提出并开创“移动农业,鲜活到家”鲜食菌菇生态循环产业新模式,把鲜活的食用菌连同菌棒端上餐桌,被赞誉为“接过了食用菌产业模式创新‘接力棒’”。
一家三代从事同一行业不是稀罕事,爷孙俩能先后探索出食用菌产业新模式,一定有深层次因素。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的上海彭世菇业有限公司,以期找到部分答案。
2008年彭长儿提出“移动农业”概念时,彭世菇业正处于内外交困之际: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菌棒出口主营业务萎缩,同行竞争日趋激烈。
“彭长儿当时就认识到,农产品生产者失去定价权,习惯于价格竞争的生存模式,根本原因是不能分享到流通、消费体验等环节的增值。只有创新食用菌产业新模式,才是出路。”彭长儿父亲彭泽福谈到儿子时,语气中饱含信任和欣赏。
记者了解到,彭长儿打造的“移动农业,鲜活到家”食用菌产业新模式实现了菌棒和鲜菇一起上餐桌,保证产品处于新鲜、营养的状态,通过365天均衡供应开辟新的细分市场。能在餐桌上一边欣赏美丽的鲜菇,一边品鉴美味,自然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得益于这个新模式,2018年彭世菇业市场供应快速增长,为上海1500家中高档酒店、餐饮企业供货。
当彭长儿把成品率从三成提高到九成以上后,更严峻的考验来了——市场要求企业营销模式从B2C转为B2B。营销策略的调整引发了一系列的改造,除了投入资本组建符合新模式的物流体系外,关键是要培育市场。
“为了赢得市场和客户,彭长儿坚持免费向小辉哥火锅店送货长达半年。”彭长儿的妻子苏慧敏说。
有了新的生产技术和流通体系,新模式比传统工厂化模式节约了80%用电量,产品赢得了客户信任。但是,在彭长儿看来,只有形成生态循环闭环,有效处理菌棒残留物,新模式才算是成功了。
打开有机活体菌菇礼盒,记者看到,除了有机松香菇、美人伞(金针菇)、黄金菇、鲍鱼菇,还有小白灵以及金灿灿的玫瑰雪耳。在仙子般的鲜菇衬托下,一盒绿油油的豆苗反而凸显了存在感。
苏慧敏告诉记者,这不是一盘普通的豌豆苗,而是菌棒废料制成有机肥培育出的活体豆苗。这个豆苗变革了传统的苗菜水培生产模式,让“移动农业,鲜活到家”食用菌产业新模式实现生态闭环。
记者发现,过去十多年里,彭长儿的创新不只是“移动农业”,他和他的团队还一直探索着“林下菌菇”新模式。
中午时分,太阳直射着练塘镇东庄村,200多亩涵养林里也热火朝天。彭长儿告诉记者,东庄村将240亩涵养林中的200亩开发成了林下蘑菇基地,9月上旬播种,10月底出菇,可连续采收到来年6月。
东庄村林下菌菇基地项目由上海彭世菇业出资获得林地经营权,通过现金入股、工资折算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探索出有利于林下菌菇产业成长的合作模式。
过去十年,公司先后突破林下菌菇产业技术难关,但是因为合作模式不够成熟,市场及产品渠道不足以支撑林下菌菇产业。彭长儿始终抱着耐心,努力探索着。
上海彭世菇业技术总监廖志敏告诉记者,东庄村林下菌菇项目近八成股份归参与农户及个人所有,公司不占股份。
这就是彭长儿探索的林下菌菇合作模式,目的是通过发挥每一个参与者的积极性,确保林下菌菇的品质和产量。
在彭长儿心中,伟大的农业企业只有一个标准——企业不是为了企业所有者而存在,而是为了社会而存在。这让记者联想到他的爷爷:上世纪70年代,彭兆旺推广“袋料菌棒栽培香菇”技术,让千百万农民富了起来。
有人如此评价:老爷子无私奉献社会的情怀在彭家传承了下来,他们家在古田、宁德、上海都没房子,却可以拿出50万元奖励员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还拿出几百万元捐赠社会。
拿出几百万元捐赠社会是今年上半年的事。因为疫情,餐饮业无法继续接受公司产品,20多万份产品怎么办?彭长儿拒绝了生鲜电商的好意,和爷爷、父亲商量后决定全部捐赠给抗疫一线,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等单位都在捐赠名单中。公司员工无法赶回公司上班,就向社会招聘临时工,整整送了39天。
彭长儿的义举感动了社会。不少和企业有合作的单位先后加入无偿捐赠行列,有车的无偿出车,有人的免费出人,各路义工也加入进来,一时成为佳话。
最近一段时间,彭长儿带领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学习考察。他提出了林下食用菌向林下食用菌保健品产业看齐的新思路,希望解决林下菌菇产业规模化之后的市场开拓问题。
为此,公司提交了成立“上海青浦兆旺食用菌应用技术研究院”的报告,希望通过组建研究院,把在东庄村生产的香菇、赤松茸、灵芝等产品加工成灵芝孢子粉等系列保健产品,提升林下菌菇产品附加值。
从市场需求到产品研发,从技术攻关到产业系统构建,最后形成细分市场……为了林下菌菇产业发展,彭长儿一直走在创新的路上。“我把打造一家伟大的农业企业定位为我的人生目标,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现代农业、喜欢现代农业,成就他们的人生。”彭长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