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7版:版名:百姓茶坊 日期:20201207
小麦的冬天 谢谢古堰秦时水 晨光 小雪的清修 浅冬萝卜干香 从“胡同口”到朋友圈 江南雪 烟垄上的大头菜 侍弄花草的父亲 从未缺席的初心
  007版:百姓茶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小麦的冬天
· 谢谢古堰秦时水
· 晨光
· 小雪的清修
· 浅冬萝卜干香
· 从“胡同口”到朋友圈
· 江南雪
· 烟垄上的大头菜
· 侍弄花草的父亲
· 从未缺席的初心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12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胡同口”到朋友圈

马海霞

  小时候,哪个村子也有爱站在胡同口的闲人,本村那点事儿很少能捂得住:谁家来了客人,谁家孩子相亲,谁家新姑爷、新儿媳今儿上门了……都瞧得一清二楚,并迅速传播开来。

  我小时候,见有陌生人进了村子,也跟着一群大孩子身后围观,直到陌生人进了大门,入了房门,还要把眼睛贴在窗户玻璃上往里瞧。

  有一回,有人给六姑说媒,相亲那天母亲陪同六姑去的。小孩子不让进屋,我便扒着窗户往里瞧。那位小伙子长得乌黑,穿了件不合身的白衬衣,还戴了块新手表。他和六姑都不说话,母亲问一句,他回一句,其间他抬了六次手腕,看了六次表。六姑回到家让母亲告诉介绍人,她相不中那人。母亲也说不合适。哥哥说,那人的手表肯定是借的,他都戴反了,还故意抬手腕显摆……一顿饭的工夫,男青年戴反了手表还抬了六次手腕的事儿便传遍了全村。

  那时的年轻人最烦村里爱站胡同口的老太太小媳妇们,这些人虽然热心肠,但也爱打听事儿,不管谁从她眼前过,她都得说道说道。有一年,父亲的老同学老路打发儿子小路给我们家送来一袋苹果,小路是个闷葫芦,不爱出门,也不爱说话。他小时候跟着父亲来过我们家一次。那次他来送苹果,正好我们家没人,邻居李大爷家也锁着门,任凭胡同口的老太太如何问他:“哪里来的?要到谁家?”他就是不吱声。一个人愣愣地进了胡同,见大门紧闭,就把苹果误塞进李大爷家大门里,跨上自行车便走了。李大爷回来后看到苹果,四处打听谁送的,打听了半座村子只得知来了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咋问也不说话,可能是个哑巴。

  半年后,父亲遇到了老路,才知道那袋苹果应该是送给我们家的。但事情过了那么久,苹果也早被李大爷一家消灭了,父亲便没和李大爷再提这事。几十年过去了,李大爷想起当年那袋苹果,大概还会在心里犯嘀咕:到底谁送他的,远方亲戚还是旧友路过?父亲依然不去点破,权当给李大爷留一个甜蜜的疑惑。

  后来,随着村办企业的兴起,大家都有了工作,农活都是机械化操作,下班时间或请几天假就能忙完。而且湿地公园、体育公园都离村子不远,村里还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小区广场里还有各类健身器材,大家娱乐活动增多了,老太太小媳妇都跳起了广场舞,很少有人站在胡同口闲聊打发时间了。

  近几年网络的普及,连老人都用上了智能手机,家族群,胡同群,村民群,各种微信群又将大家聚拢到一起。

  大家见面口头禅便是“朋友圈看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被紧密联系起来。相比过去胡同口的朋友圈,现在的朋友圈更具有主动性,不让谁看便屏蔽掉谁,发什么样的朋友圈让谁可见,都自己说了算。但千万别做坏事,若做坏事让他人看到了,拍下来发了朋友圈,网络的力量可比胡同传播厉害亿万倍。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