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点,钟旺华的腐竹作坊早已亮灯,柴火烧得正旺,前一晚泡好的黄豆也及时下锅了。广东河源东源县黄村镇三洞村的村民钟旺华,早前家中因病、因学致贫,巨大的经济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来”。后来,通过产业帮扶,扩大腐竹生产规模后,钟旺华一家顺利脱贫,实现月纯利润超1.2万元,成为全村勤劳致富的典范。
平坦宽敞的村道、设计别致的绿地花圃、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墙和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的村级文化广场……眼前的三洞村展现出一幅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村里这几年变化非常大。”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南阳感慨道。过去,三洞村因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目前,三洞村的山楂树、蜜柚林、优质鸡养殖场等产业基地蓬勃发展,46户贫困户全部达到出列标准,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0万元。
入秋后,三洞村优质鸡养殖基地的养殖户更加忙碌了,“我们养的鸡属于优质三黄胡须鸡,每天在山上自由奔跑,主要吃米糠、玉米、青草、虫子等。”养殖户张金城说,成鸡出栏并运出三洞村后,将由广东省农科院动物科学研究所保价销售。
为了养好鸡,驻村工作队从省农科院特邀来技术员冯作舒,主要为当地饲养优质鸡苗,并传授养鸡技能。“优质鸡养殖不是单纯养鸡,其真正形成了一条科学种养的生态循环链。”冯作舒说,原先养殖基地尚未形成科学化、规模化养殖,把鸡简单散养,导致鸡品质不好,存活率不高。目前,三洞村在养殖优质鸡的同时,鸡粪用于饲养黑水虻,并将黑水虻作为鸡饲料,经过无害化处理的鸡粪作为红肉蜜柚树的肥料,“既节约成本,又不污染环境。”
三洞村优质鸡养殖脱贫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全村有劳力贫困户成立养鸡合作社,自愿从财政扶贫到村资金中每人拿出2000元入股,每年进行分红。2019年度,每个有劳力贫困人口分红1095.66元,最多一户分得8700多元。
优质鸡养殖生态循环链的应用,是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引导科技成果向三洞村地区转化的一个缩影。驻村第一书记许志农表示,工作队还围绕三洞村丘陵山区的山楂、三华李、南药、红蜜柚等特色经济作物,积极探索山地种植农产品,并通过节水灌溉、采运设备和产后处理机械化技术等成果转化和实际应用,以科技扶贫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
“现在村里主要有两个新的产业化项目,腐竹厂项目和农家乐项目,每年将增加村集体收入至少16万元。”许志农表示,工作队先后扶持4家腐竹家庭作坊进行改造,生产条件、生产工艺大大提升,腐竹质量明显提高,产量也由原来的每户每天20斤提升到100斤左右。同时。经省农科院食品加工专家和驻村工作队多次考察,决定以三洞村为中心,以点带面带动全镇腐竹产业发展,预计能为当地腐竹产业增加一倍以上效益。
2019年,省科技厅携手企业共建对口帮扶“三洞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项目,由企业投入资金1000万元,开展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和人居环境整治,并在三洞村开展“粤菜师傅”培训班、“月嫂”就业技能培训等培训课程。
陈薇 黄俊杰 袁瀚(摘自《南方农村报》)